|
|
訂閱社區雜志 |
【建筑】發展綠色建筑別光顧著“示范” |
(時間:2011/11/29 15:23:42) |
昨日,武漢設計雙年展“生態城市與綠色建筑高峰論壇”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會上,原中國綠色建筑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秦佑國教授認為,發展綠色建筑不應盲目追求外觀和示范,應將適用和經濟擺在首位。 經濟實用比外觀重要 周恩來總理曾經提出了“適用、經濟、在可能的條件下美觀”的建筑方針。秦佑國認為,現在中國的國力雖然增強了一些,但還是應該繼續實行這一方針。他舉例說,北京有三大備受爭議的建筑:國家大劇院、鳥巢和央視新大樓,將形式外觀放在了第一位,導致三者都超出預算一倍,共計100億元。 “為了形式多花100億元不值得,那可是100萬個農民家庭一年的收入(按每個家庭年收入一萬元)!鼻赜訃f,以上三大建筑方案都是通過國際競賽選出的,如果評選時嚴格控制預算標準,凡超出預算10%-20%的方案一律不得入選,就不會造成這種后果。 發展綠色建筑要務實 秦佑國說,目前在中國發展生態建筑、綠色建筑,并不在于設計和建造一些高技術水準的建筑,用以宣傳和示范,而要實實在在解決大量一般住宅和普通建筑的問題。例如冬天保暖、夏季防熱、自然通風、建筑隔聲、垃圾收集、供水保障、降低采暖費用、太陽能熱水器與建筑結合等,技術策略要抓主要矛盾,不能片面追求高技術。此外,8億農民的農村住宅也應進入發展生態建筑、綠色建筑的視野。 “低碳”不能代替綠色 秦佑國認為,這兩年因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是熱點,“低碳”成了時髦,大有用“低碳”取代“綠色”之勢。其實“低碳”只是綠色的一個方面,綠色建筑的內涵包括減少資源能源的耗用和對環境的沖擊,創造健康舒適的居住環境,與周邊的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等諸多方面的內容。盡管各國的綠色建筑標準都把“節約能源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放在重要位置,但綠色建筑的含義絕不是用“低碳”可以涵蓋的,“低碳”不能代替綠色。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