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建筑】大規模推進綠色建筑的時機已成熟 |
(時間:2012/5/11 11:18:50) |
“到2020年,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過30%,建筑建造和使用過程的能源資源消耗水平接近或達到現階段發達國家水平。”近日,財政部和住建部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提出未來綠色建筑發展目標。 “無論從國家自身的發展,還是企業等各方面,發展推廣綠色建筑都是一個必然的選擇過程”,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張琦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我國是一個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快速增長期的大國,建筑能耗持續增加,如果水泥、鋼材、涂料等各種建筑材料都能選用綠色的、低碳的,對資源的消耗就會降低,同等條件下,將有利于資源的高效利用。 根據今年1月份公布的《“十二五”建筑節能專項規劃(征求意見稿)》,到“十二五”期末,建筑節能將形成1.16億噸標準煤節能能力。其中發展綠色建筑,加強新建建筑節能工作,形成4500萬噸標準煤節能能力。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采取的種種措施,表明政府部門在行動,推動我國綠色建筑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國家越來越強調要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房地產企業的產品也將從灰色建筑、毛坯房向綠色建筑、成品房方向發展。 “大規模推進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的時機已經成熟。”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在上月舉行的第八屆國際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大會上表示,需多舉措并舉推動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發展。 綠建評價標準必須遵循“全壽命周期”原則 《實施意見》要求,盡快完善綠色建筑標準體系,制(修)訂綠色建筑規劃、設計、施工、驗收、運行管理及相關產品標準、規程。 “綠色建筑的評價標準體系決定著綠色建筑的發展水平,這個評價標準必須遵循‘全壽命周期’的原則。”顧云昌說。 2006年6月1日,《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開始實施,成為我國第一部從建筑全壽命周期出發,多目標、多層次地對綠色建筑進行綜合性評價的國家標準。 目前,針對特殊建筑類型的綠色評價標準也已經開始制定,部分已開始實施。如2010年8月23日公布的《綠色工業建筑評價導則》,成為指導現階段綠色工業建筑規劃設計、施工驗收、運行管理的重要技術依據。《綠色醫院建筑評價標準》、《綠色辦公建筑評價標準》、《綠色超高層建筑評價技術細則》等也都已進入編制或試行階段。 張琦表示,在人們逐漸接受新的節能建筑理念的過程中,國家在綠色建筑領域、在標準和技術等層面都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仇保興同時認為,不同氣候區差別化的標準規范有待制定。全國范圍起碼可以劃分成四個氣候區,綠色建筑要有我國的特點,因地制宜。 據悉,浙江、廣西、福建、山東等省市已結合本地資源、氣候、經濟、文化等實際情況,編寫了適宜地方建筑特點的綠色建筑評價地方標準和規范。 保障房將率先執行綠建標準 “到2014年,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筑和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省會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將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實施意見》顯示,國家將引導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業優先發展綠色建筑,并切實加大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業的財政支持力度。 在顧云昌看來,鼓勵如此大面積的保障性住房率先搞成“綠色”,體現了對保障性住房的重視程度,提高了保障房的品質,讓保障房居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據悉,深圳在2010年就率先強制推行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筑標準,廈門也從去年開始大力推進保障房全部按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設,引入了綠色節能建筑的技術體系。 推進綠色建筑發展,要建立獎懲機制 “發展綠色建筑,要兩手抓,一手是好處,是獎勵,另一手是懲罰。”在顧云昌看來,有針對性的獎懲機制是推進綠色建筑發展的一劑良方。 為了激勵綠色建筑更好地發展,2011年5月,住建部發布了《中國綠色建筑行動綱要》,表示將全面推行綠色建筑“以獎代補”的經濟激勵政策。天津、上海、武漢等城市也出臺了地方性的獎勵和專項資金政策。 此次《實施意見》中明確給出了對于通過審核的二星級及以上的綠色建筑2012年獎勵標準:二星級綠色建筑45元/平方米(建筑面積,下同),三星級綠色建筑80元/平方米。獎勵標準將根據技術進步、成本變化等情況進行調整。 張琦表示,目前人們受傳統建筑理念的影響,很多建筑技術還是套用以前的標準。同時,有些綠色產品成本稍高,推廣動力可能稍顯不足,因此現階段非常需要各方面政策上的優惠和鼓勵。 對于綠色建筑未來的發展,顧云昌指出,一方面,政策上必須真正有利。另一方面,目前我們還缺乏對綠色建筑投入產出的科學評價以及社會環境效益的正確認識,只注意了綠色建筑成本增加的一方面。尤其老百姓對綠色建筑還不太懂,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綠色”?綠色建筑中墻皮怎么搞,門窗怎么搞?因此,輿論方面,提高全社會對綠色建筑的認識,恐怕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新聞背景 何為綠色建筑? 根據《實施意見》,綠色建筑是指滿足《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06),在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會綜合考慮空氣、溫度、聲音、輻射等外在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在建筑施工中盡量選擇無毒或低毒的建筑材料。在保證建筑質量和建筑功能的基礎上,選擇生產能耗低和回收利用率高的建筑材料。充分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等清潔能源,充分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和熱能供建筑本身使用,例如,設計并建造太陽能光電屋頂、太陽能電力墻和太陽能光電玻璃等設備。 因此,綠色建筑能有效解決室內環保和對外部環境影響的問題,解決人性化生活的問題,同時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措施。 此外,專家指出,綠色建筑并不意味著高價和高成本。綠色建筑的初期投資成本加大,但從整個周期來看,成本完全可以回收。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