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欧美国产综合一区二区,都市激情综合,亚洲免费高清

設為首頁 | 添加到收藏夾 注冊會員 | 忘記密碼 | 退出
國際節能環保網
關鍵字:
政策法規|廢氣治理|噪聲控制|環境監測|固廢治理|清洗與清理|環保前沿|環保技術|土壤修復|綠色建筑
化工|水處理|環保設備|國際視野|企業動態|技術專題|人物訪談|推薦案例|
>>首頁 >> 商業資訊 >> 綠色建筑資訊 >> 查看資訊信息
訂閱社區雜志
【建筑】2008年世界標準日“標準與智能綠色建筑
(時間:2008/10/14 9:31:46)
      10月14日是世界標準日,今年世界標準日的主題“標準與智能綠色建筑”旨在通過標準的實施和推廣,將綠色理念與信息通訊技術融入建筑之中,減少污染和能耗,為人類提供更加安全舒適的生活空間。

  按國家標準委的部署,各地方、各部門正在開展2008年世界標準日紀念宣傳活動,標準化在推動綠色理念與信息通訊技術的結合、建造智能化建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將被更加廣泛地認同。

  我國近年來每年房屋總建筑規模約17億~18億平方米,每年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積比所有發達國家每年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積的總和還要多,而且新的房屋建筑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

  正如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和國際電信聯盟在為世界標準日發出的祝詞中所說:建筑業已成長為全球最大的產業之一,對經濟、社會和環境等可持續發展要素有著巨大的影響。國際標準不僅能夠確保建筑物的基本質量和安全,而且通過采用新技術能夠保障智能綠色建筑的建造和運行。

  在我國推行建筑節能迫在眉睫,標準化在建筑節能領域將發揮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487項國家和行業標準為建筑降耗

  2008年世界標準日的主題“標準與智能綠色建筑”,讓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環境與節能研究院宋波提起了我國近年來建筑的一系列數據。

  這些數據令人驚嘆:我國每年的城鎮居住建筑約4億~5億平方米,公共建筑約4億~5億平方米,鄉村居住建筑約7億~8億平方米,房屋總建筑規模約17億~18億平方米。我國現在一年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積,比所有發達國家一年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積的總和還要多,而且本世紀頭20年內,建筑業仍將迅速發展,預計到2020年底,全國房屋建筑面積將達686億平方米,其中城市為261億平方米。如此巨大的建筑規模,在世界范圍是空前的。建筑行業是公認的能源消耗的大戶,尤其在我國目前97%以上都是高能耗建筑的情況下,建筑節能的標準化十分迫切。

  宋波認為,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和循環應用的核心是節能。建筑節能無處不在,是一個十分龐大的系統工程,包括圍護結構的外墻、門窗、地面、屋面,這些圍護結構是否保溫隔熱,如普通的鋁合金窗厚度、強度等指標如何?但就屋里屋外的溫度基本一致看,就不屬于節能產品。墻體在保證建筑結構安全的情況下,非節能材料與節能材料相比,要多消耗很多材料才能達到同樣的保溫隔熱性能,這些材料的制造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和資源。建筑設備中的采暖、空調、供配電、照明等方面的能耗與公眾生活的關系密切,這方面的能耗最容易為公眾感知,但很多人并不了解它是建筑節能系統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從建筑節能的要求看,一項建筑工程在設計之初考慮的設備是否匹配,是否符合所在地的氣候條件,完工后的系統調試是否可以驗證這些設備處于最佳的運行狀態等,關系到建筑物使用過程中的能耗。建筑節能的另一個重點是建造建筑物本身消耗的能源,建筑物建造過程中的施工工藝和方法,如工地夜間照明的設置,施工現場與施工材料的最佳距離,升降機是否達到一定的承載量才啟動等都是建筑節能的組成部分,一架功率很大的升降機裝著一兩袋水泥就啟動之類能耗往往容易被人們忽略。如何讓這個龐大的系統變得相對簡單,易于操作,只有標準化。

  據介紹,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開始關注建筑節能標準化工作。1986年,國家建設主管部門制定了我國第一部居住建筑節能標準《北方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1992年發布了第一部公共建筑節能標準《旅游旅館建筑熱工與空氣調節節能設計標準》。由于受到技術、市場,尤其是觀念的制約,很長時間內,我國的建筑節能標準化處于緩慢的起步階段。

  1998年《節約能源法》實施后,建筑節能標準化工作力度加大,我國先后組織開展了夏熱冬冷地區、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共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采暖通風、空調運行、墻體保溫等十余項建筑節能標準。200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圍繞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講話中“制定并強制推行更加嚴格的節能、節水、節材標準”的精神和國務院有關要求發布了《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住宅建筑規范》等重要節能標準。截至目前,我國已發布實施了487項國家和行業節能標準,內容涵蓋了工藝、設備等各個節能環節。

  建筑節能是關乎我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宋波認為,建筑能耗和其他產品的能耗有顯著的不同,房屋在約100年左右的使用期限內,需要不斷消耗大量的能源。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增長迅猛。建筑能耗是指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調、通風、熱水供應、照明、炊事、家用電器等方面的能耗。但從總量上看,到目前為止,不僅既有的400多億平方米城鄉建筑中的99%為高能耗建筑,新建的數量巨大的房屋建筑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由于建筑的保溫隔熱差,采暖系統效率低,我國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是相同氣候條件下世界平均值的2-3倍,一些嚴寒地區城鎮建筑能耗已高達當地總能耗的一半左右。中部夏熱冬冷地區(過渡地區)冬季電采暖夏季空調,以及南方夏熱冬暖地區(炎熱地區)夏季空調的使用越來越普遍。以家用空調器為例,2001年全國新增的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已超過三峽竣工后的發電總裝機容量,造成夏季電力高峰時供電十分緊張。

  我國正處在建筑大發展時期,2020年,我國城鄉還將新增建筑300億平方米。但一些建筑在節能方面存在嚴重缺陷,由此產生的后果,不僅給使用者帶來諸多不便,更主要的是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消耗甚至浪費。雖然陸續制定和頒布了各氣候區建筑節能50%的設計標準,但全國城市每年新增建筑中達不到節能建筑設計標準的還有,建筑節能任重道遠。正在組建的全國建筑節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擬就建筑節能產品、建筑節能材料、建筑節能管理以及建筑節能評價方法等方面開展工作。

  讓建筑智能化

  1984年,美國哈特福特市引入信息技術改造了一座舊的金融大廈,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廈就此誕生,并很快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迅速發展,智能建筑起步之初就與標準化結下了不解之緣。

  據全國智能建筑與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永剛介紹,從節能、環境、生態上講,智能建筑一定是綠色的生態的建筑。為保證建筑物中采用的包括節電、節水(如二次循環水利用)、自然能源利用(太陽能、風能利用和自然通風)等措施的實施,必須采取智能化技術。生態建筑既要為人創造一個舒適的空間環境,同時又要保護好自然環境。

  據介紹,從1992年我國第一部智能建筑行業標準即《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發布實施,經過10多年的努力,我國已初步建立了較為完整的智能建筑標準體系。2008年,國家標準委根據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各項事業對標準化工作的新需要,批準成立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對推動城市信息化建設,促進建筑及居住區智能化系統的健康發展必將起到積極作用。

  截至目前,我國已頒布實施的智能建筑領域的國家標準包括《智能建筑設計標準》、《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規范》、《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技術應用 第1部分 系統通用要求》、《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技術應用 第2部分 檢測驗收》、《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技術應用 第3部分 物業管理》以及《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技術應用 第4部分 控制網絡通信協議應用要求》。主要的行業標準包括1992年發布的《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和2003年發布的《居住區智能化系統配置與技術要求》,還有其他分系統如計算機網絡標準、音頻視頻標準、電源標準、有線電視、智能照明、綜合布線、防雷擊、消防、安防等各個專業標準。

  談到我國智能建筑標準化存在的不足,張永剛說,我國智能建筑領域雖然已經發布實施了一系列設計、驗收等方面的標準,但產品標準尚未出臺,難以建立產品的市場準入制度。整體上看,相關標準的制定和發布不協調,如智能建筑弱電系統集成設計及施工驗收尚未建立相關規范,智能建筑開放通訊協議標準尚未制定,智能建筑中智能傳感器和執行器相關標準尚未制定。另外,已經頒布的標準有些已經不適應智能建筑技術的發展,亟須修改。

  2008年世界標準日祝詞

  (節選)

  IEC 主席杰克斯·瑞吉斯先生

  ISO 主席哈坎·莫爾比先生

  ITU 秘書長 哈馬都尼·圖爾博士

  在建筑業發展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我們把綠色理念與信息通訊技術相結合,共同致力于建造節能、安全、通訊便利的智能化建筑。IEC、ISO和ITU制定的國際標準,為我們將這一希望變成現實,并在全球范圍內有效地推廣創造了條件。

  IEC、ISO和ITU標準,為設計師、建筑師、工程師、建筑物所有者和政府部門開發綠色建筑提供了堅實的基礎。IEC、ISO和ITU通過標準將建筑物的綠色和智能化聯系在一起,并促進新型建筑滿足這兩方面的要求。

  IEC、ISO和ITU制定的國際標準在當今建筑物中的應用,可以提高效能、優化資源、傳播知識、促進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同時也能簡化建筑物的規劃和設計。IEC、ISO和ITU的國際標準還有利于提供更有價格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實現更高的質量和安全性能,更低的開發費用,減少事故并更快地傳播新技術,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質量。

  國際標準不僅能夠確保建筑物的基本質量和安全,而且通過采用新技術能夠保障智能綠色建筑的建造和運行。

  讓太陽發電

  2008年8月4日,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承擔的“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光伏與風力發電商業化技術開發”之子課題“并網光伏發電系統技術標準研究”順利通過驗收。這項研究建立了我國并網光伏發電技術標準體系框架;構建了適合產業發展趨勢的標準研究和制定規劃;確立了并網逆變器技術指標、并網光伏發電系統性能檢測和安全技術要求;并在充分調研國內外與建筑一體化的光伏發電技術發展的基礎上,提出符合民用建筑要求的光伏與建筑結合設計規范,為綠色建筑設計開辟一條新的節能之路。

  我國政府在2006實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和今年4月實施的修訂后的《節約能源法》都明確鼓勵、支持開發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為我國推廣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提供了法律保障。

  據課題主要研究人員王賡博士介紹,太陽光伏與建筑一體化,是應用太陽能發電的一種新概念,就是將太陽光伏發電方陣安裝在建筑的圍護結構外表面來提供電力。根據光伏方陣與建筑結合的方式不同,太陽光伏建筑一體化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光伏方陣與建筑的結合。這種方式是將光伏方陣依附于建筑物上,建筑物作為光伏方陣載體,起支承作用;另一類是光伏方陣與建筑的集成。這種方式是光伏組件以一種建筑材料的形式出現,光伏方陣成為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這兩種方式中,光伏方陣與建筑的結合是一種常用的形式。

  “并網光伏發電系統技術標準研究”課題中所研究制定的《民用建筑太陽光伏系統應用技術規范》技術標準草案首次比較系統地提出了并網光伏發電系統的7 種分類方法;明確了光伏發電系統應符合的技術性能要求、向用戶供電的質量要求、防雷和引線保護要求、電能輸出要求、自動檢測功能要求以及作為應急電源的光伏系統應符合的要求;規定了并網光伏發電系統的5項設計原則以及規劃設計、建筑設計、結構設計,以及系統的基座、支架、設備安裝要求,最后明確了工程驗收要求。可以說,該標準較為全面地確定了并網光伏系統在民用建筑物上的應用要求。

  隨著太陽電池組件等占世界市場份額的不斷提高,我國已成為世界光伏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而在全世界范圍內,目前大約60%的太陽電池用于并網發電系統,且主要用于民用建筑與光伏系統的結合方面。在這種大背景下,我國光伏建筑一體化的廣泛推廣勢在必行。而“并網光伏發電系統技術標準研究”課題所制定的《民用建筑太陽光伏系統應用技術規范》等4項極具代表性的并網光伏發電系統及其產品應用技術標準,對加速我國并網光伏發電技術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圖文]2008年世界標準日“標準與智能綠色建筑”專題報道

  到目前為止,我國已建的400多億平方米城鄉建筑中99%為高能耗建筑,而新建的數量巨大的房屋建筑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雖然目前我國已發布實施了487項建筑業的國家和行業節能標準,內容涵蓋了工藝、設備等各個環節,但建筑業的節能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圖為北京燕莎區域林立的建筑群

關閉窗口打印該頁
推薦圖片
森特股份聯手三棵樹推動涂料行業能源轉型 
  節能減排與全球每個國家、行業都息息相關。涂料作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工業的重要材料,整個行業正在努力探索環保低碳發展之路。    圖為簽約儀式現場。   
熱點文章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廣告服務 | 網站聲明 |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網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見反饋
網站服務熱線:010-56350733 媒體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興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769209918@qq.com
經營性網站許可證京ICP080572 京ICP備09007515號-5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1511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阳市| 柘城县| 阿巴嘎旗| 罗江县| 乡城县| 大方县| 如东县| 内乡县| 东兰县| 万州区| 贵阳市| 和平县| 邵武市| 会泽县| 平泉县| 璧山县| 中牟县| 南澳县| 大关县| 青海省| 康定县| 应用必备| 竹山县| 曲水县| 岗巴县| 繁峙县| 古交市| 策勒县| 神池县| 高安市| 大石桥市| 措美县| 贺兰县| 武城县| 三河市| 温州市| 瑞昌市| 邻水| 喀什市| 巴南区| 钟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