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綠色建筑 浙江領航 |
(時間:2016-7-4 9:28:52) |
如今,綠色建筑正大行其道、處處開花。而在綠色建筑的推廣與實施道路上,浙江省一直領跑全國,綠色建筑發展水平和規模位居全國前列:率先以省政府名義出臺了《關于積極推進綠色建筑發展的若干意見》,并召開了全省綠色建筑現場會;率先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綠色建筑實施監管機制,強化了全過程監管;率先全面實施了綠色建筑強制性標準,從源頭上把關綠色建筑建設;率先出臺了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促進條例和可再生能源建筑一體化應用規范性文件,提高了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規模和一體化水平。 走在前列,干在實處。浙江以一往無前、率先而為之勢,大力推動綠色建筑的良性發展,成果豐碩。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綠色建筑在浙江大地上拔地而起,不僅有效降低建筑能耗,促進節能減排,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同時還能提高我省建筑品質,改善人居環境,使廣大人民群眾有了更好的獲得感,從而有利于我省建設行業實現轉型升級、提質發展,推動我省從建筑大省向建筑強省逐漸轉變,切實推進“兩美”浙江綠色發展。 標準引領,建管并舉,構建綠色建筑監管體系 觀念是行動的先行官。通過綠色建筑設計標準和監管機制的不斷完善及健全,進一步明確各相關部門的責任和義務,使得綠色建筑標準體系逐漸覆蓋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從而提升綠色建筑標準的執行力,為綠色建筑的推進保駕護航。 從2014年1月1日起,浙江強制實施了相當于一星級綠色建筑水平的《民用建筑綠色設計標準》,成為全國首個全面強制實施綠色建筑的省份。去年,《浙江省綠色建筑條例》經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七條規定“城市、鎮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內新建民用建筑(農民自建住宅除外),應當按照一星級以上綠色建筑強制性標準進行建設;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政府投資或者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其他公共建筑,應當按照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強制性標準進行建設;鼓勵其他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按照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的技術要求進行建設”。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為貫徹落實條例規定又發布了《綠色建筑設計標準》,明確了不同等級綠色建筑的設計要求。同時,各執行企業也根據自身建筑特點、企業功能等,依托標準,結合實際,勇于突破,敢于創新,積極開展企業標準的探索,涌現了很多經典案例。 比如杭州卷煙廠,它是我國第一個煙草行業綠色工房三星級項目,也是國家級綠色建筑示范工程之一。據其負責人介紹,卷煙制造的工藝要求決定了卷煙制造工廠的建筑不同于一般的民用建筑,因此,杭州卷煙廠綠色工廠建設不能照搬現行民用綠色建筑標準,必須建立起適用于卷煙行業特性的綠色評價標準。于是,在策劃階段,通過對《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06)的學習,從主體框架、標準內容、評價體系、申報流程等多方面進行了比對分析,積極征詢《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06)編制專家的意見,提取適用于煙草行業綠色工房的評價條款,并綜合考慮工廠地理環境、卷煙生產工藝特點、技術實現可行性等諸多因素,形成了《杭州卷煙廠綠色建筑(工房)評價標準》,為煙草行業實施綠色工房建設提供了理論及具體實施的依據。 此外,浙江省不斷健全綠色建筑全閉合監管制度,加強對工程建設、設計、施工、監理、竣工驗收等各相關環節的監督管理,努力提升綠色建筑標準的執行力。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積極配合省人大常委會出臺了《浙江省實施〈節約能源法〉辦法》和《浙江省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促進條例》,明確了民用建筑節能評估和審查、可再生能源建筑一體化應用、竣工能效測評和民用建筑節能評估機構備案管理四大制度。同時,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還制定了《民用建筑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管理辦法》(浙建〔2011〕4號)和《民用建筑節能評估機構備案管理辦法》(浙建〔2011〕3號)等規范性文件,并從2012年起全面實施民用建筑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初步建立了建筑節能監管制度體系。 《浙江省綠色建筑條例》確立了綠色建筑的法定地位,進一步建立健全了覆蓋綠色建筑專項規劃、土地劃撥(出讓)、設計、節能評估和審查、圖審、施工、監理到竣工驗收的全過程監管。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配套該條例實施制定了《關于修改〈浙江省民用建筑節能評估和審查管理辦法〉的決定》(浙建〔2016〕4號)《關于開展綠色建筑專項規劃編制的通知》(建設發〔2016〕149號)等文件,進一步細化了綠色建筑專項規劃、節能評估和審查的具體要求,一個具有浙江特色的綠色建筑實施監管體系框架已經初步形成。 創新驅動,擴量保質,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一體化應用 綠色建筑的技術創新,是促進建設行業發展模式轉變的重要動力。隨著全球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的日趨嚴重,發展綠色建筑已是大勢所趨。為加快綠色建筑發展步伐,浙江省不斷創新發展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進一步拓展和優化建筑節能,從而讓節能降耗落在實處,極大程度地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近年來,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按照《浙江省實施〈節約能源法〉辦法》的規定,以實施民用建筑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為主要抓手,大力推進太陽能光伏系統、太陽能光熱系統、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和地源熱泵系統等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每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1000萬平方米以上。截至目前,全省實施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積1500萬平方米,覆蓋650多萬戶城鄉居民。此外,浙江還有兩市六縣一鎮(寧波、嘉興,建德、嘉善、安吉、海鹽、嵊州、寧海,象山大目灣)被列為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 去年,為進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一體化水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又制定了《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建筑一體化應用試點示范工作實施方案》(建設發〔2015〕335號)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可再生能源建筑一體化應用工作的通知》(浙建〔2016〕1號)規范性文件,明確可再生能源設施設備需與建筑一體化設計、施工,確保美觀協調。 與此同時,我省還對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領域的應用方面進行了不少探索與實踐,不斷強化綠色建筑的科技支撐作用,助力科技創新,促進相關產業的提質發展。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組織開展了《民用建筑方案節能評估技術方法研究》、《平屋頂柱承式安裝型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設計與施工技術》、《保障房建設標準及節能技術研究》、《浙江省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水平的對策研究及〈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應用核算標準〉編制》、《浙江省綠色建筑技術研究及〈民用建筑綠色設計標準〉編制》和《綠色建筑技術在“城市芯宇”的集成應用研究》等一批綠色建筑技術課題研究,為進一步推進綠色建筑發展奠定了扎實的理論和技術基礎。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還制定發布了《浙江省建設領域推廣應用、限制和使用技術公告(2010版)》,強化了建設科技激勵工作。 2014年根據建設科技快速發展情況,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還對《浙江省建設領域推廣應用、限制和淘汰使用技術公告(2010版)》進行了修訂,發布了2014版的技術公告,在建設領域積極推廣應用綠色節能技術和產品。 坐落于杭州濱江區的杭州低碳科技館是綠色建筑的技術集大成者,是我省最早獲得國家綠色三星認證的公共建筑之一,也是浙江省綠色建筑的示范工程。通過被動式通風和采光設計、高性能圍護結構、綠色照明以及新型節能空調系統的運用,實現綜合節能率70%。其中,科技館還針對不同建筑部位采用多晶硅、非晶硅等光伏組件形式,進行太陽能光伏發電建筑一體化BIPV設計,加上屋頂拔風井上設置,實現風光互補發電,達到了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超過總用電量14%。 無獨有偶,位于杭州上城區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也是一座以倡導綠色節能降耗為核心的綠色建筑,在創建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的過程中,投注了極高的熱情。為了更好地節能降耗,醫院3號樓設置了雨水、中水(凈化返沖洗水)回收利用系統,將收集的水源用于沖廁;通過余熱回收,每小時可加熱11噸水,大大超過了整座大樓每天80多噸的用水量;增設光導管系統,將自然光引入室內照明,用于車庫一層、員工食堂等處,節約用電;同時還在主樓東西兩向都設置固定遮陽百葉,裙樓門診樓采用活動外遮陽,根據具體的節能效率進行自動遮陽,活動的百葉可以在夏季提供90°的全面遮擋,起到了較好的遮陽效果,從而提高了建筑能效。 “綠色建筑的推行,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不僅符合政府綠色發展導向,同時也是醫院自身運行降低能耗的需要。”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有關工作人員如是說。 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進程 推廣綠色建筑是我國城鎮化發展的必經之路。綠色建筑在中國的興起,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和社會民生的需求,順應了供給側改革下建設行業轉型升級的要求,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近年來,圍繞建筑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把新型建筑工業化工作,作為新常態下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作為促進建筑業和建材業融合、提高建筑業科技含量和生產效率、保障建筑工程質量和安全、降低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重要方面,采取一系列舉措大力推進。截至目前,全省共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453萬平方米,裝配式住宅和公共建筑(不含場館建筑)63.5萬平方米。目前全省共有新型建筑工業化基地25個,總占地面積6599畝,總投資額近170億元。可年產預制混凝土構件220.5萬立方米、鋼結構構件119.2萬噸、裝修部品構件1332萬平方米。 首先,從立法層面加強規劃,保障新型建筑工業化推進。其中,《浙江省綠色建筑條例》第八條規定各設區市、縣(市)應編制綠色建筑專項規劃,并在規劃中明確新型建筑工業化要求;第三十三條規定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確定一定比例的民用建筑,應用新型建筑工業化技術進行建設,并將新型建筑工業化技術要求納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條件。同時,加強政策扶持。省政府辦公廳分別于2012年、2014年出臺了《關于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意見》(浙政辦發〔2012〕152號)及《浙江省深化推進建筑工業化促進綠色建筑發展實施意見》(浙政辦發〔2014〕151號),并以兩個文件實施為契機,積極引導推動各地出臺支持建筑工業化發展的政策意見。 為了更好地激勵和引導大眾創新,浙江省財政還設立了1億元金額的城鄉新型建筑工業化以獎代補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新型建筑工業化技術創新、基地與項目建設及農村裝配式建筑試點示范建設,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此外,積極加強試點示范工作,以點帶面,形成良好的創新示范氛圍,激活整個行業的創新力和創造力。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組織實施了新型建筑工業化“1010工程”,不斷推進基地和項目建設。積極推動建筑強市、強縣開展建筑工業化試點示范,推進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創建,紹興市被建設部列為全國建筑產業現代化和國家住宅產業現代化“雙試點城市”;正泰集團、寶業集團、杭蕭鋼構、浙江雅德居、亞廈裝飾、中天建設、精工鋼構等7個基地獲批“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稱號。而位于杭州市蕭山區寧圍鎮的錢江世紀城人才專項用房,創新采用了裝配整體式鋼結構體系,總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工程總造價96900萬元。建成后的樓房,不僅具備良好的“隔熱、隔音、保溫”效果,還能減少60%的建筑施工垃圾,裝配式施工現場可減少80%的噪音、揚塵及污水。 結語: “高品質的建筑將會帶動建材生產方式的轉型升級。”正如省建設廳有關負責人所言,綠色建筑不僅指建筑過程,還強調建筑“全生命周期”內的管理、運營,這之中必然還會延伸出許多新型的服務業,拉長相關的產業鏈。毋庸置疑,隨著綠色建筑逐漸向規模化和深水區發展,既有建筑的“綠化”和生態城區的藍海已經顯現,并且正澎湃發展。 綠色是發展的主旋律。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同時,浙江省以推進綠色建筑為契機,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進程,大力度地推動相關傳統產業技術升級與產品更新換代,引領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進而拉動有效投資,促進浙江省經濟轉型升級以及建筑業向更高水平發展,走一條綠色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
|
|
|
推薦圖片 |
 | 上虞市年處置九千噸危險廢物項目試生產 | “來”時是危險廢物,“走”時成水蒸氣等可排放煙氣。近日,在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上虞眾聯環保有限公司新建年焚燒處置9000噸危險廢物項目進入試生產階段。今后在這里,危險廢物將找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