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欧美国产综合一区二区,都市激情综合,亚洲免费高清

設為首頁 | 添加到收藏夾 注冊會員 | 忘記密碼 | 退出
國際節能環保網
關鍵字:
政策法規|廢氣治理|噪聲控制|環境監測|固廢治理|清洗與清理|環保前沿|環保技術|土壤修復|綠色建筑
化工|水處理|環保設備|國際視野|企業動態|技術專題|人物訪談|推薦案例|
>>首頁 >> 商業資訊 >> 綠色建筑資訊 >> 查看資訊信息
訂閱社區雜志
健康建筑成為綠色建筑發展的里程碑
(時間:2017-4-20 13:59:18)
  今年3月底,在第十三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主論壇上,舉行了為第一批健康建筑頒發認證證書儀式,以表彰優秀健康建筑項目,推廣健康建筑理念,推進健康建筑發展。這標志著我國健康建筑認證工作正式開始。業內人士認為,健康建筑是綠色建筑發展的里程碑,將使我國建筑業進入發展新階段。
  ■ 新理念考量居住者的健康
  健康建筑在我國的現代建筑實踐中是一個新事物,業內外對其還相對陌生。但作為一種理念,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被國外學者提出,我國學者在90年代也對健康建筑給予了研究。健康與建筑的關系,在2003年非典期間受到廣泛關注,之后健康建筑成為研究領域的一個話題,而一些組織和機構以及企業多年來在健康住宅方面進行了很多實踐。
  2016年是健康建筑發展的一個重要年份,其標志是,該年3月,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和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等有關機構啟動了《健康建筑評價標準》的編制工作,從而使健康建筑受到各方比以往更高的關注。
  當年12月,《健康建筑評價管理辦法》(試行)發布。2017年1月,《健康建筑評價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經中國建筑學會標準化委員會批準發布實施,2月《健康建筑標識管理辦法》(試行)下發。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筑研究中心根據《標準》等進行了第一批健康建筑評價工作。這一系列工作的進行,表明我國健康建筑的發展已經全面啟動。
  《標準》對健康建筑的定義是:在滿足建筑功能基礎上,為建筑使用者提供更加健康的環境、設施和服務,促進建筑使用者身心健康,實現健康性能提升的建筑。
  參與編制《標準》的專家指出,《標準》力求滿足人們當前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從與建筑使用者切身相關的室內外環境、空氣品質、水、設施、建材等方面入手,將建筑使用者的直觀感受和健康效應作為關鍵性評價指標,著眼于令使用者真正成為綠色健康建筑的受益群體。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筑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孟沖特別強調,我國健康建筑是以綠色建筑為前提的,因而起點很高。以綠色建筑為起點,性能均衡,突出健康,實現了優中選優。
  專家們指出,《標準》定位于綠色建筑多維發展的深化方向,以使用者的“健康”屬性為核心,在我國綠色建筑領域尚屬先例。《標準》以健康為核心,以使用者的實際滿意度為重點,提升綠色建筑的品質,引領綠色建筑達到更高的目標。
  ■ 適當其時的健康建筑
  業內人士認為,健康建筑在當前得以興起,是時代的需要,是行業發展的要求。
  所謂時代的需要,包括人們對健康的追求以及國家發展的戰略。
  有觀察者指出,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越來越追求健康的生活。建筑既可以帶來健康危害如室內裝修有害物超標、飲用水安全問題等,也能夠促進身心健康,如建筑尺度相對小,更應通過技術手段把控裝修、用水、室內環境、餐飲等安全問題。而當前環境、社會問題突出,大氣污染、水質污染、老齡化問題嚴重。資料顯示,城鎮化進程中,我國一些城市的甲醛、苯等VOCS污染比國際上很多國家的城市和地區更為嚴重。例如,北京室內甲醛超標嚴重;環境污染導致兒童健康問題,我國兒童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較高;室內熱環境水平偏低,室內環境舒適性水平不高,我國40%~60%的人員對室內熱環境現狀不滿意。因此,人們迫切需要一個健康、舒適的環境,需要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從國家戰略角度來看,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6年10月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這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是全面提升中華民族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健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國家戰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求“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而建筑是5個重點的重要構成和影響因素。因而,健康建筑是“健康中國”戰略的需求。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十三五”規劃》中要求:“以人為本”,“滿足人民群眾對建筑健康性不斷提高的要求。”落實建筑的健康性,則必須發展健康建筑。
  建筑行業本身發展也在呼喚健康建筑。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清勤表示,健康建筑是綠色建筑深層次發展的需求。多年來,以“四節一環保”為內容的綠色建筑在我國發展迅猛,數量逐年增多,目前已超過4000個項目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同時,評價標準體系日趨完善,政策支持和推進力度逐漸加大。可以說,綠色建筑對節能減排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綠色建筑的健康性能需要提升。即成為在全壽命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重在營造基本健康建筑環境聲、光、熱和空氣品質)、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因此業內人士認為,與綠色建筑相比,健康建筑源于綠色環保,但又具有更深層的含義。它強調建筑如同健康生命體一般擁有自我調節且主動適應工程、自然環境、經濟和社會環境的能力;它對生態環境的適應和協調是從靜態到動態,從被動到主動發展變化的過程。健康建筑是綠色建筑更深層次的發展。
  很顯然,健康建筑的興起有著多方面的原因。正因如此,其發展也意義重大。
  ■ 健康建筑長什么樣兒
  第一批獲得認證的健康建筑共有11個項目,包括1個獲得“健康建筑運行標識”項目:“中國石油大廈”和“天津生態城南部片區11b地塊住宅項目”、“北京朝陽區肖村公共租賃住房1號~4號樓項目”等10個獲得“健康建筑設計標識”的項目。這些項目的認定,是依據《健康建筑評價標準》等標準和辦法進行的。專家們的解讀,使我們對健康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重慶建筑大學校長李百戰說,健康建筑涉及空氣、水、健身、舒適、人文、服務六大板塊。其中包括如下內容:可以有效地使用能源和資源;提供優良空氣質量、照明、聲學和美學的室內環境;最大限度地減少建筑廢料和家庭廢料;最佳地利用現有的市政基礎設施;盡可能采用有益于環境的材料;適應生活方式和需要的變化。在社區規劃上,強調每座樓宇的間距、空間、綠化;室內設計上,關注房間構造、窗戶及其所產生的通透性、深度、采光等;在社區管理中,增進人們相互交流和身心健康的措施。此外,建筑材料的選擇和公用工程系統設計中的健康因素,如空調系統、給水系統、污水排放系統等也是重點。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筑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孟沖概括了《標準》的要求:控制室內空氣中的PM2.5濃度、甲醛濃度;降低廚房空氣污染,控制裝修材料及家具污染物含量;控制生活飲用水水質,設置直飲水系統,設置水質在線監測系統;控制室內噪聲級,提高室內人工熱濕環境滿意度,人性化人體工程設計,免費的健身空間與器材;設置室外交流空間,營造舒適心理環境;進行適老設計,創建優美綠化環境,良好的物業管理,全面的信息服務。
  對其中的亮點,專家指出:全裝修并獲得綠色建筑星級評價標識,或通過綠色建筑施工圖審查。對甲醇、苯系物、TVOC、PM2.5、PM10等室內空氣污染物濃度限值嚴格要求。定量描述室內空氣質量狀況,計算確定室內首要污染物及超標污染物,同時進行室內空氣質量表觀指數的發布。針對我國烹飪特點,對廚房的通風量及氣流組織進行嚴格要求;要求在線監測用水水質,并向建筑使用者公開水質監測結果。控制室內生理等效照度,夜間應在滿足視覺照度的同時合理降低生理等效照度;不同功能房間的室內噪聲有不同要求;室內、室外均提供可健身的場地或條件,滿足不同人群健身要求;合理設置老年人活動場地,無障礙設計,老人活動區、公共活動區、公共衛生間、走廊、樓梯均采用防滑鋪裝、圓角家具、安全抓桿或扶手、醫療服務設施。此外,要設置靜思、宣泄或心理咨詢室等心理調整房間;關注食品安全。
  從這些解讀中,我們感受到了健康建筑是具有新內涵的建筑,讓人充滿期待。
  ■ 健康建筑的未來發展
  健康建筑在我國的歷程剛剛開始,怎樣在今后健康發展,還需各方努力探索。
  專家認為,制定出既參照國際已有先進經驗、又符合我國現實條件的評價方法和流程,是下一步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此外,關鍵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如室內各類空氣污染物進一步控制、水質指標提高、綜合設計實現最優舒適度、適老設計等等。而健康建筑是更加綜合且復雜的建筑,還涉及很多其他學科。如公共衛生學、心理學、營養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體育健身等,他們與建筑、健康的關系也需要深入研究。
  作為一個行業,如何結合國情并以低碳生態城市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等為載體,促進健康建筑的健康發展,是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應發揮國家政策的導向和評價機構的支持,讓健康建筑的引領和示范性得以展示。同時,整合更多資源,如科研機構、高校、地產商、產品生產商、醫療服務行業、物業管理單位、適老產業、健身產業等,帶動健康建筑產業發展,積極將中國的綠色建筑、健康建筑及相關產業推向國際。
  對于健康建筑今后的評價工作,業內相關人士認為,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建立在線申報系統薛秀春,優化工程流程;編制評價實施細則,不斷改進各項配套文件;對專家、從業人員加強《標準》的宣傳,并針對普通群眾開展科普;對獲得標識的項目進行持續的跟進,要求項目定期進行數據反饋;定期對項目健康性能進行復核,保證健康建筑性能,鼓勵設計標識項目進行運行評價;密切跟進最新、吸收研究、實踐成果;配合國標編制,結合不斷積累的項目實踐,進行指標動態優化。通過這些工作,建立更加科學的可感知、可體驗、可測量和可驗證的健康建筑評價體系。
  我國的健康建筑是以綠色為前提的建筑,既保護自然環境,又有利于居住者健康,這不僅是綠色建筑的豐富和發展,也是建筑功能的完善與更佳展現。因此,對于每一個居住者和使用者,健康建筑都是充滿誘惑的福音。


關閉窗口打印該頁
推薦圖片
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 確保實現“十 
  7月18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克志到省環保廳調研。這是趙克志在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參觀環境應急監測設備展示,詳細詢問設備應用情況。   7月 
熱點文章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廣告服務 | 網站聲明 |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網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見反饋
網站服務熱線:010-56350733   媒體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興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為@)
經營性網站許可證京ICP080572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京ICP備0900751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1511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自县| 苍梧县| 石阡县| 奉贤区| 织金县| 正宁县| 修武县| 水富县| 普洱| 荆州市| 上饶市| 华阴市| 达日县| 台州市| 太湖县| 九江市| 丽水市| 牡丹江市| 阿合奇县| 珲春市| 五华县| 东辽县| 宣威市| 山西省| 镇江市| 怀化市| 商都县| 长子县| 平泉县| 黎城县| 金平| 涞水县| 香格里拉县| 宝兴县| 新绛县| 大方县| 黄骅市| 望奎县| 大丰市| 来安县| 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