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綠色建筑”的大潮正向安徽奔襲而來。 2017年,安徽省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達到32%。
按照規劃,到2020年末,安徽省綠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竣工面積比例將達到50%。以合肥為代表,安徽各市正尋求在綠色建筑領域的突破性進展,這也被視為未來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
綠建行動集結號已經吹響
7月27日,“2018綠色建筑江淮行——綠色建筑發展論壇”在合肥召開。政界、商界、學界,濟濟一堂,整個安徽推進綠色建筑的力量集結在一起,“綠建行動”已經進入到關鍵階段。
這場論壇同時也是《安徽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宣貫會。 “綠色建筑必須成為安徽的‘底線原則’。 ”合肥城鄉建委節能辦主任甄茂盛認為:“推進綠色建筑的關鍵是抓住規劃環節,一個是綠色建筑的設計標準;另一個則是公共綠色建筑的設計標準。 ”
4個月前,安徽省住建廳已向各市住建委發布《2018年全省建筑節能與科技工作要點》,要求:2018年全省綠色建筑將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達到40%;與此同時,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力爭達到5%。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艱巨的目標。放眼全球,城市發展的根本是“以人為本”。
在2017年發布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草案》中,“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被看作是城市發展的高級階段和國際化的高端形態。
縱觀這些國家的規劃和目標,我們可以找到一些共同點,未來城市一定是到“人”這個元素,以人為核心,以全新的尺度和場景構筑完成的城市體系。未來的生活場景一定是更為開放、生態、便捷、舒適、有情感、有溫度的。
而同時,以合肥為代表,人與建筑之間的互動關系也成為了關注的焦點,城市發展和人居環境建設必須貫徹綠色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新時代綠色人居為目標,安徽各市都尋求在綠色建筑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今年5月,合肥市政府在第9次常務會議上通過《貫徹落實<合肥市綠色建筑發展條例>的實施意見》。 《意見》稱:將通過制定綠色生態城市綜合試點方案,建立適宜綠色生態城市指標體系,并納入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
“安徽省將通過加強規劃、設計、圖審、施工、驗收工程建設全過程閉合管理,督促全省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 ”省住建廳相關人士在解讀安徽綠建政策時表示。
一個有情感、有溫度的城市,追求的不僅是發展規模和速度,更有發展質量和內涵。
未來,集低耗、高效、經濟、環保于一身的“綠色建筑”,將成為安徽建筑的主流。
未來城市城市發展的品質之路
新視角與中國新型城鎮化的方向不謀而合。中國的新型城鎮化將是著力于集約、低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鎮化。作為人與環境連結的工具,建筑如何變得低碳、節能,成為一個重要命題。
“未來城市的發展將是品質發展之路。 ”甄茂盛說:“綠色建筑,實際上就是要解決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供給不平衡之間的矛盾。 ”
從這個角度來說,“綠建行動”實際就是安徽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的一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未來城市將是什么樣?老百姓希望能夠居住在更綠色、更節能、更舒適的建筑內,首當其沖要解決的就是建筑的能耗問題。數據顯示:建筑物從建造到使用的能源消耗占到國內全部總能耗的30%左右。如果再考慮前端建筑材料生產,整個過程的能耗可能要達到接近50%。
設能建筑咨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Joseph vanderEIst在論壇上提到了“產能型建筑”的理論。產能型住宅,一般被定義為住宅所產生的能量超過其自身運行所需要能量的住宅。
“這是一種新的住宅類型,在現今世界對建筑低碳節能標準不斷提高的社會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Joseph van derEIst表示。
“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建筑方針已成為綠色建筑建造的核心標準。綠色建筑,也將是城市發展的品質之路。
2017年,省政府正式印發《安徽省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2016-2025年)》。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省將大力推進新型城市建設,高標準建設緊湊城市,全方位建設綠色城市,高規格打造智慧城市,高品質培育人文城市。
產業聯動建筑產業“全產業鏈綠化”
目前,安徽省綠色建筑規模化建設取得較快發展,并取得顯著成效。 2017年,安徽省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達到32%。按照規劃,安徽省將加強規劃、設計、圖審、施工、驗收工程建設全過程閉合管理,督促全省城鎮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到2020年末,安徽省綠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竣工面積比例將達到50%。
這同時也在倒逼安徽建筑產業加快轉型升級,以科技為支撐,使綠色理念貫穿建筑產業的設計階段、建材生產階段、建造階段、建筑物運營與使用階段的整個生命周期,對建筑產業進行“全產業鏈的綠化”。
實際上,房地產建筑產業占比中國能源總消耗超過30%,安徽省在大力推廣普及綠色建筑,房地產企業需要承擔更多責任與擔當。
先行者已經聞風而動。目前,融創安徽全系列產品按照國家最新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造,大力執行和普及綠色建筑標準,引進第三方檢測機構或單位,形成“融創+第三方”監督機制,在綠色建筑設計、開發、打造過程中,嚴格落實節能高效、減排降耗的發展要求。
“我們希望能帶動房地產開發上下游履行環保責任,助力安徽可持續發展。 ”顧鴻飛表示:“融創將打造融入城市規劃、與地緣環境和諧相處的高水平綠色建筑。 ”
而在更為廣闊的空間內,安徽發起的這場“綠建行動”將推動綠色建筑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的研發,對于提升我省建筑業科技創新能力,帶動一批相關新興產業的形成和傳統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意義深遠。
綠色建筑融創在行動
實際上,綠色建筑的實踐在目前的中國是一件需要遠見的事情。
綠色建筑,指在建筑物的全壽命周期內,能夠最大限度地節約土地、資材、水資源,并且保護環境、減少污染。國內列入國際主要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以一星至三星,分別認證綠色建筑所達到的不同等級,等級越高,越抵近世界的尖端水準。
隨著房地產行業進入新的成長周期,向綠色發展轉型成了發展目標。融創作為2017中國綠色地產(住宅),在綠色發展上,打造的精品住宅,不僅包涵了對城市生活的深入解讀,更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致力于為住戶創造既有綠色怡然景觀、更有舒適人文體驗的健康居住環境。
今年,融創在合肥的“壹號院”項目剛剛獲評“綠色三星建筑標識”。這被視為中國綠建設計最高級別認證,“壹號院”也被稱為合肥城建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建筑”。
在中國,建筑對能源的消耗約占社會總能耗的三分之一,但取得綠色建筑標識的項目僅占全國總建筑面積的很少一部分。
“融創一直積極參與安徽‘綠建行動’。從項目規劃一開始就對能耗管理的目標十分清晰。 ”融創東南區域集團安徽公司產品研發中心總經理顧鴻飛表示。“壹號院”采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及空氣源熱泵來提供生活熱水。項目的可再生能源提供生活用熱水比例高,686戶住戶中可以達到每一戶都使用到可再生能源。
“真正的綠色建筑,能夠與自然和諧共生,融入城市周身肌理。”南京工業大學教授呂偉婭說。這意味著,綠色建筑逐漸擺脫了美學、空間利用、形式結構、色彩結構等方面的考慮,逐漸地走向生態視角。
雖然成本高昂、回報周期長,但是這種全新的視角,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未來方向,也是整個業界轉型的重要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