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名譽理事長李培根,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院長張國軍一行赴深圳龍華樟坑徑地塊項目調研。中國建筑國際集團助理總裁張明、科技管理部總經理關軍、中建海龍科技總經理趙寶軍陪同調研。

深圳龍華樟坑徑地塊項目,由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投資建設,中國建筑國際集團旗下中建海龍科技和中海建筑有限公司擔任EPC總承包單位。該項目總工期365天,于2023年6月27日竣工交付,采用了中建海龍科技自主研發的模塊化集成建筑(MiC建筑)建造方式,打造了工業化、綠色化和智能化深度融合的示范樣本。
李培根一行先后參觀了項目新型建筑工業化展廳、C-SMART智慧建造指揮中心、精裝樣板間,實地考察了項目現場,詳細了解工廠生產、現場吊裝、智慧管控、綠色低碳的模塊化集成建造方式。
在聽取相關介紹后,調研組充分肯定了模塊化集成建筑在項目上的成功應用,認為其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的優勢非常契合智能建造、綠色建造的產業導向,希望各方加強科技研發、技術標準、機械制造與數字化轉型等方面合作,將“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融合創新,共同助力建筑行業的工業化改革,推動“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

此外,李培根院士就模塊化集成建筑這一工業化建造模式,用辯證的思維提出了兩點暢想:第一點是“從現場到工廠,再回到現場”,結合綠色低碳、快速建造等需求,建造正在由現場澆筑轉變到工廠批量生產,隨著需求的規模化,未來有沒有可能實現模塊化智能工廠的快速建造,且具有可遷移性,用更經濟的方式覆蓋項目現場;第二點是 “從個性化到標準化,再回到個性化”,住宅是個性化極強的產品,但以工廠生產為主的模塊化集成建筑,必須進行產品標準化研究,實現批量化降本,在這過程中,再通過生產柔性化技術的研究,讓住宅的個性化需求再次成為可能。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智能技術在建筑工程行業得到廣泛應用,推動了智能制造與建筑工業化的融合發展,對于實現建筑行業的升級轉型,強化行業發展質量做出了重要貢獻。展望未來,中建海龍科技將繼續堅持智能化發展,依靠科技創新強實力、添活力、增動力,加大新技術集成與運用,為推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