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建筑】反思舊城改造與文化傳承:獵德古貌為何沒保住 |
(時間:2008/9/1 10:46:16) |
舊城改造與文化傳承之獵德遺憾 深讀指引 獵德村開拆拉開了廣州“中調”的序幕,2000年歷史文化名城廣州即將面對新一輪大規模的舊城改造。老城區是城市歷史文化遺存最豐富 、最能體現城市歷史與文化個性之地,是廣州文脈所系。獵德村之后,恩寧路騎樓、沙面近代建筑……廣州的歷史文化風貌能否受到保護、城市文脈會否受到沖擊,正日益引起公眾的關注。 市長張廣寧曾明確表示,要改善老城區居民的住房條件,同時必須保留嶺南文化的建筑特色。荔灣區委書記劉平也表示,舊城改造要妥善處理歷史文化保護與現代化城區建設的關系,塑造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交融的城區形象———這正是向現代化都市疾進的廣州需要面對的問題:新與舊、歷史與現代如何結合,關系到是否“以人為本”與可持續發展。 城市是現代人安身立命之所,也是心靈棲息之地,更是生于斯長于斯者的精神家園。反思廣州歷史文化保護中的失誤,揭示其所遭遇的困境,倡導國際通行的舊城改造理念與文化保護模式,為守望千年家園,傳承嶺南文化,我們一起努力。 2007年10月8日一早,梁師傅從外地趕回獵德村祭祖,他將祖先神位從梁氏宗祠小心翼翼地“請”到獵德河對岸的老人之家(另一座祠堂)供放、祭拜。 梁師傅傷感地說:“老人之家和萬福李公祠處在安置區,兩三年以后才會拆除,現在全村也只有這里可以安置祖先神位了。祠堂要拆,祖先的神位總要安置好,這是我們做子孫的責任。” 這一天,獵德村里鞭炮聲響,眾多和尚、道士被請來做法事,以告慰祖先,為村民祈福。梁師傅和他昔日的鄰居們紛紛回鄉祭祖、聚首敘談。三年后,他們才能重新回到獵德村。 在林氏宗祠前,林伯說:“現在村里已經說了,拆了我們的林氏祠堂后,再給我們修一座。可是我們不愿意,誰知道他們重修以后的祠堂會是個什么樣子?” 根據改造規劃,獵德村現存約10座清代宗祠將被悉數拆除,其中重要的5座祠堂將移位重建。沿河涌兩岸分布的祠堂是村民日常最重要的公共活動空間。多少年來,他們在祠堂里議事、設宴、祭祖、唱曲、舞獅、踢毽子、閑聊、午休,日復一日…… 年齡稍大的村民對擁有幾百年歷史的老祠堂有著很深的感情,談到重修,這些村民大都表示不能理解。 這是800年水鄉獵德村的最后一天。獵德村自此成為廣州139個城中村的“領頭羊”,率先踏上城市化之路。短短30年光陰,她一路丟失了田園、古碼頭、瓦舍、廟宇宗祠……她美麗的外衣和風韻先是被“握手樓”刺破,現在終于要穿上城市統一的“套裝”。 水鄉已逝,古村不再。獵德在人們的嘆息聲中變臉。但關于獵德村歷史文化保護事件的反思才剛開始。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