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建筑】我國低碳風潮涌動綠色建筑產業之都 |
(時間:2010/9/28 14:06:33) |
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決不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堅持“生態立區”的鐵西區,誓將現代建筑產業園開辟為實踐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主戰場”。 著眼于人居和生態環境相協調,改變傳統粗放的建筑生產業態,從巨大的市場需求和自身的產業基礎出發,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將“低碳”二字寫進每一個環節,每一寸土地,正在上演一出綠色奏鳴曲。 現代化、生態型的環保企業紛紛涌入園區,正成為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低碳經濟的助推器。通過龍頭企業帶動、技術支撐和營銷推動三大戰略,一座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低碳產業示范園初具雛形。 走進沈陽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處處都能感受這里綠色的脈動和低碳的氣息: 總投資40億元的沈陽兆寰現代建筑產業園,今年4月正式開工建設。產業園一期將引進10個項目,包括鋼結構、輕體節能建筑、節能門窗、集約式裝飾等,無不與節能結緣。 寶鋼集團工人村三期鋼結構項目,在2010年春天掀開蓋頭。低碳、節能的特質,使其成為沈陽第一個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的循環經濟型示范項目。 日本積水房屋株式會社新型建材和環保型建筑工廠、中國節能環?萍脊澞墉h保產業基地、韓中國際產業團環保產業園……一個個“綠色項目”,成為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承載“綠色夢想”的先行軍!鞍l展低碳經濟,是鐵西區在堅持‘生態立區’背景下,實現生態、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鐵西區決策者豪情滿懷,“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正是我們實現節能減排和經濟增長共贏效應的主戰場! ” 追逐綠色之夢勇做低碳經濟“弄潮兒” 一場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大會,令“低碳”這個詞匯迅速成為一種時尚符號。低碳經濟、低碳行動,一個“低碳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 追逐綠色之夢,鐵西當仁不讓,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當仁不讓。 重任,肇始于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亮劍之日。 當鐵西區委、區政府在沈陽市委、市政府的正確指導下,高屋建瓴決心整合優勢資源、優化產業布局,用5至10年時間,把鐵西乃至沈陽建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建筑產業之都時,綠色之帆已經揚起。 面向未來,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的綠色發展目標旗幟鮮明—— 整個產業萬元增加值能耗年均遞減2%以上;全面實施清潔生產,100%企業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家環保標準要求,2015年園區要全面達到循環經濟發展要求,2020年左右要實現生態園區建設要求;成為沈陽市消納工業固體廢棄物的主要產業。 以裝備制造業見長的鐵西,響亮地發出打造“現代建筑產業之都”的沖鋒號,是因為決策者深知:融合裝備制造業雄厚積淀,搶抓現代建筑產業歷史機遇,鐵西這個世界級裝備制造業基地面向市場必能實現“華麗轉身”。 要實現“華麗轉身”,必須把握市場脈搏,順應時代潮流。毋庸置疑,發展低碳經濟,正是當下國際潮流。 提前洞察這一趨勢的鐵西人,率先布局,誓言創新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勇做低碳經濟的“弄潮兒”。 對于低碳經濟,鐵西人理解得很透徹:“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與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相比,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轉變。 ” 鐵西區決策者說,發展低碳經濟是鐵西在堅持“生態立區”背景下,實現生態、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于是,實施新戰略,傾力推進生態建設,成為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行動的準則。基于此,鐵西區制定了綠色行動路徑—— 為做好現代建筑產業園低碳經濟的示范試點工作,努力構建資源型、低碳型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式,加快建設以低碳排放和循環經濟為特征的生態型現代建筑產業體系,在制定 《沈陽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低碳循環經濟建設工作方案》的基礎上,按照確定的總體工作目標和各項生態指標,依托公共研發平臺,從園區規劃層面就開始實施全方位與國際接軌戰略,尋找和培育新的經濟制高點和增長點,積極促進鐵西現代建筑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綠色”,成為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行動的標桿。有關人士闡釋,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要強力推行“綠色新政”,從園區規劃、產業布局到建筑設計、生產施工、工藝流程以及行政消費層面,將“低碳”二字寫進每一個環節,每一寸土地,使綠色消費的理念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在園區建設和企業生產過程,大力推廣水源和地源熱泵技術降溫、LED照明等新能源動力設施應用、太陽能光伏發電、雨水污水收集處理與綜合利用及能源綜合利用等產業,努力建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 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但決不是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既要節能減排也要經濟增長。 屢創發展奇跡的鐵西人,正在用勇氣、智慧、責任,締造一座綠色環保的新型現代建筑產業之都。 集結建筑之都奏響綠色發展“主題曲” 新的建筑方式,減少建筑垃圾80%以上,可節省80%的勞動力,施工時間比傳統施工方法縮短一半以上,大規模采用保溫、隔音、防輻射的建材,建成的是分體安裝、設計人性化,整體建筑低能耗、低排放的綠色住宅……鐵西區有關人士曾這樣闡述現代建筑產業的發展方向。 著眼于人居和生態環境相協調,改變傳統粗放的建筑生產業態,從巨大的市場需求和自身的產業基礎出發,大力發展現代建筑產業的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正在上演一出綠色奏鳴曲。 隨著沈陽遠大集團等新型企業和集成式多功能墻體等新興產業強勢亮相,沈陽建筑產業實現了由產業鏈低端向高端發展。由高耗能、資源依賴型原材料生產為主向現代建材加工制品業為主的轉變,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形成了以集成式多功能墻體為主體,包括鋼結構、新型防水材料、新型建筑涂料、復合地板等在內的產品結構體系。如今,普通平板玻璃、玻璃纖維、耐火材料制造已相繼“讓位”,退出沈陽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 隨著世界各地建筑領域的大企業紛至沓來,國內首個現代化、生態型的現代建筑產業園正在顯現綠色氣質。 今年4月15日,總投資達40億元人民幣的沈陽兆寰現代建筑產業園正式開工。這座占地面積2平方公里,規劃引進50家日本企業,建設集研發、設計、總承包、建筑施工、建筑構件制造為一體的現代建筑產業園區,由世界500強、全球三大建筑企業之一的日本鹿島建設株式會社“領銜”,項目建成后,可實現營業額120億元人民幣。 作為傾力引進的大項目,鐵西為之心動的不僅是“兆寰”誘人的產業前景。有關人士介紹,該產業園最具特色之處在于引入日本裝配式建筑制造體系,在工廠里制造房子,然后運往現場安裝。業內人士表示,“裝配式”建筑可以更好地保證建筑質量,節能減排,節約資源,縮短建設周期,改善作業環境,可以在寒冷地區大規模實現冬季施工。 為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插上“綠色騰飛翅膀”的企業和項目,不僅僅是“兆寰”。年初,美國睿能有限公司“著陸”沈陽,在沈打造第一家專門致力于現代建筑產業領域業務的外商投資性公司,并投資開發建設現代建筑產業項目,致力開發地源熱泵、熱能計量表、核電節能等建筑節能項目。 韓國錦湖石化保溫材料生產項目、日本伊藤忠冷彎型鋼生產項目、山東朗進空調生產項目……這些現代化、生態型的環保企業紛紛涌入現代建筑產業園區,正在成為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低碳經濟的助推器。 以一種對未來負責任的態度以及積極的行動,鐵西正瞄準低碳這一方向,堅定不移,步履鏗鏘地駛向前方。 打造節能住宅緊扣環保生態新脈搏 鐵西人想干的,沒有干不成的。鐵西人認定的事情,一定要干得漂漂亮亮。位于鐵西區十二路與贊工街交匯處的寶鋼集團工人新村三期鋼結構住宅項目,就是最佳證明。工人新村建設的8棟鋼結構住房,是沈陽樓盤首次使用鋼結構建造,也是寶鋼集團首次在東北建造鋼結構住房。 鋼結構建筑,是現代建筑產業的代表性項目,被譽為21世紀的“綠色建筑”。與傳統的混凝土結構相比,鋼結構建筑在建筑垃圾、建筑施工噪聲方面的指數較小,改建和拆遷也相對容易,具有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率高的特點;是重量最輕的建筑、是施工工期最短的建筑、是經濟最省的建筑,也是污染最少、影響環境最小的建筑,是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 正因為鋼結構建筑凸顯綠色低碳特征,符合“創造綠色城市生活”的建筑方向,才成為沈陽第一個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的循環經濟型示范項目,也成為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一個極具代表性的項目。 9月14日,沐浴著秋日的陽光,記者近距離感受了工人新村正在建設的鋼結構住宅。 金黎明介紹,樓房縱向框架都是由一節一節的柱子組成,一節柱子能夠組裝四層樓高,橫向框架也是鋼結構。骨架做好后,到現場用螺絲扣連接或者是焊接進行組裝,再附上保溫材料等,一棟大樓就基本有模樣了。 “鋼結構住房特別提高了抗震性能,能夠達到7級大震不垮,中震可修。通過合理的戶型設計,保證建筑的采光、通風、保溫、隔熱、隔聲等舒適性要求。與同等傳統鋼混結構住宅相比,鋼結構住宅使用面積大概多出5%左右。 ”金黎明說,“作為一種低碳住宅,鋼結構建筑在建筑材料與設備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可以減少傳統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最終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 “目前,無論民用鋼結構建筑還是公共鋼結構建筑,都呈現出蓬勃的發展趨勢。 ”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有關人士說,“相信今后鋼結構應用的范圍將會越來越廣闊,能做到系列化開發、集約化生產、社會化供應。 ” 綠色低碳,絕不囿于節能建筑。據介紹,根據規劃,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將生產建筑材料的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安排在一起,為企業提供了不出園區就可以完成相應的生產零部件的市場對接,在產業園區內部爭取做到零排放、零污染,將生產垃圾在園區內自行處理回收,循環用水,節能環保。 “以后,在園區內,企業生產余下的邊角廢料等都能成為搶手的寶貝。 ”有關人士說,經過回爐再利用等處理,廢料變寶為下游企業的產品;企業與企業間、企業與組團間、企業與園區間實現“友好相處”,共同刻畫低碳智能化生產的美好圖景。 緊扣現代建筑“節能環保生態”最新脈搏,高起點定位的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正在大力發展綠色生態型建筑產業,助推建筑行業產業優化升級。 攀登產業高峰打造低碳產業示范園 黃浦江畔,上海世博會世博中心,一座目前國內單位面積最大的“綠色”建筑——太陽能新型玻璃幕墻,深深打上“沈陽制造”的印記。幕墻的設計、安裝者,正是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的旗艦企業——沈陽遠大集團。 據了解,這種玻璃幕墻不僅能起到隔熱、隔離輻射等作用,還可以吸收太陽能作為大廈的能源。遠大集團的技術人員說,世博中心對建筑的能源、水消耗、陽光、室內空氣質量等要求很高。 遠大集團選用了低輻射中空玻璃等最新的幕墻產品,“智造”的呼吸式玻璃幕墻系統可以隨著季節調整 “呼吸”的節奏,既能隔音、透光,實現自然通風,又能帶走建筑內巨大的熱量。 正是通過這個工程,遠大集團打開了上海市場,順利地承攬了上海陸家嘴金融中心大廈、48層的上海外灘中信城等地標性項目。 依靠獨創的技術,遠大集團在闊步開拓海外市場的商戰中,也得心應手。成功中標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首都阿布扎比市商務中心的幕墻工程,將這一世界建筑幕墻史上單筆金額最大的工程攬入轂中,遠大集團制勝的利器就是最先進的設計理念和安裝技術。據介紹,阿布扎比市商務中心幕墻工程中的光電幕墻,是一種集光能發電、隔音、隔熱、安全、裝飾功能于一身的新型建筑幕墻,是業界極少觸碰的領域。 本地企業立足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憑借高出一等的綠色技術闖蕩全球市場。來自域外的企業搶灘鐵西,則帶著具有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配套項目,生產優質的現代化低碳環保節能材料,延伸現代建筑產業鏈,將現代建筑產業的理念和生產出來的環保節能材料一起推廣。 計劃投資過50億元的電子級多晶硅生產項目,就是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實現夢想的一個有力抓手。去年12月8日,鐵西區與遼寧雙益硅業有限公司、美國康泰斯有限公司共同簽約,鎖定了作為我國第一個環保型的多晶硅生產項目——電子級多晶硅生產項目,填補了沈陽該產業的空白。 據介紹,電子級多晶硅生產項目采用世界領先技術,對資源進行深加工,產品附加值高,替代進口,應用于高科技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和良好的前景。而且,該產業具有較強的延伸性,有利于吸引上下游產業,形成產業鏈條。預計項目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產量6000噸、年產值200億元。 法國施奈德電氣公司,目前已與鐵西區達成投資意向,也是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實現低碳夢的“同盟軍”。 被稱為 “全球能效管理專家”的施耐德電氣,以其領航業界的能效管理解決方案成為業界翹楚。其“看家法寶”當屬智能樓宇管理解決方案,可通過能耗控制和實時監控軟件對上述系統進行整合進而完成能耗控制。 據了解,施耐德電氣提供的樓宇管理系統(BMS),匯集了最新的可持續發展技術,系統的工作原理完全基于居民的舒適度要求,其中包括計時控制、定時照明,供暖與空調,室內光線控制,預設場景模式等多種功能。難怪有人說:“施耐德電氣的加盟,對鐵西現代建筑產業來說可謂如虎添翼。 ” 以低碳建筑和住宅產業化為突破口,引進具有導向性、先進性和示范性的住宅建筑體系和住宅部品體系,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正在扶植與培育一批低碳節能、綠色環保建筑產業的骨干企業。 “通過龍頭企業帶動、技術支撐和營銷推動三大戰略,這方熱土必將崛起一座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低碳產業示范園。”展望未來,鐵西區決策者出語鏗鏘。按照規劃,鐵西現代建筑產業園這座“全球建筑工業超市”,到2012年,產值將達到2243億元;到2020年,產值將突破5000億元。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