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建筑】深圳積極推進住宅生產方式的變革 |
(時間:2011/5/5 16:55:57) |
深圳作為全國首個住宅產業化的試點城市,在大力推進住宅產業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實踐與探索,越來越多的市民住上了更加節能環保、更加健康舒適的個性化、現代化的溫馨之家。深圳的實踐與探索表明,我國應該抓住大規模建設保障性住房的契機,迅速培育住宅產業化的市場機制和產業鏈,實現住宅生產方式的變革。 一是整合理念和資源推進住宅產業化。住宅產業化不僅是完成保障性住房的關鍵性舉措,更是實現住宅生產方式變革的重要戰略任務,是傳統建筑產業轉變發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具有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綠色建筑、智能化建筑、生態環保建筑都是現代建筑追求的理念和目標,都從一個側面解決建筑現代化的問題,住宅產業化是實現這些理念和目標總體手段,可以全面系統解決這些問題。單一理念和目標可以在個別企業和項目實現,但是住宅產業化必須全國統籌規劃和推動,單靠一個企業或部門難以實現。建議整合相關行政資源,整合綠色建筑、低碳城市等發展理念,建立強有力的全國性的整體協調推進機制,各地要明確相應的推進機構,理順管理體制,明確目標任務,全面推進住宅產業化。 二是率先在保障性住房建設中全面推廣產業化方式。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在保障性住房建設中率先采用產業化方式,是住宅產業化發展初期的關鍵舉措,保障性住房的建設規模巨大、標準化程度較高,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較低,相對容易實現標準化、規;、工業化生產。抓住全國大規模建設保障性住房的契機,率先實行產業化建設方式,不僅可以確保保障性住房的工期可控、成本可控和質量可控,而且可以迅速形成市場規模效應,培育完整的產業鏈,促進傳統建筑行業全面轉型升級,催生新的產業集群,發揮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建議加快在保障性住房建設中住宅產業化的立項、規劃、設計和施工,爭取今年做好全面推廣的準備工作,明年10%的保障性住房運用產業化方式建設,“十二五”期末全部采用產業化方式建設。 三是加快建立健全住宅產業化政策法規體系。認真總結試點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出臺全國統一的政策法規,在國家房地產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中納入住宅產業化相關內容。制定出臺土地、金融和稅收政策,在土地招拍掛文件中明確提出產業化的要求,從源頭上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采用新的生產方式,對住宅產業化項目實施容積率獎勵;在融資上給予支持鼓勵,實行貼息貸款;參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給予稅收鼓勵,對一次性裝修的產業化項目,應將建筑和裝修分開征稅。積極引導社會資源在住宅建設中采用新的生產方式,鼓勵傳統建材企業向住宅產業化部品生產企業轉型,整合產業鏈資源,鼓勵開發、設計、部品生產、施工、物流企業和科研單位組成聯合體,培育以產業化方式開發建設住宅的大型產業集團,支持企業以新的生產方式輻射和帶動全國住宅產業的發展。 四是加快培育新型住宅產業鏈。為了推動住宅生產方式的變革,必須按照設計標準化、部品生產工廠化、現場施工裝配化、物流運輸專業化的要求,培育有效市場需求,形成完整的新型住宅產業鏈。盡快制定出臺統一的技術標準體系,加大工業化住宅技術研發力度,積極引導設計單位廣泛采用標準化設計;統一規劃布局,下大力氣培育一批具有區域輻射能力的部品生產骨干企業;支持鼓勵傳統建筑施工企業轉型為產業化施工企業;積極發展適應住宅工業化生產需要的專業化物流企業。 五是抓緊建設國家級住宅產業化智能化示范園區。建設低碳生態的智能化住宅已成為國際潮流和趨勢,如日本的NEXT21零排放住宅、英國的貝丁頓零化石能耗發展生態村、韓國的GREEN樂居工程,都在這方面做出了探索和示范,成為聯合國推廣的示范項目。我國作為住宅建設大國,未來住宅生產方式和現代生活方式的結合形成的智能式住宅,將成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形成一個龐大的朝陽產業,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在這方面積極探索,先行先試,盡快建設技術研發轉化、生產流通銷售、成果展示交易、人才技能培訓的住宅產業化示范園區,重點開展住宅產業智能化、零排放等代表未來住宅產業發展方向的技術研發、引進與應用推廣,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住宅產業化示范基地,打造新的城市名片和亮點。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