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強化監督管理防治結合 堅決遏制地下水污染勢頭 |
(時間:2015-10-12 14:18:30) |
地下水是“看不見的水源地”。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都是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比例高達60%以上。然而,近年來,我國地下水污染形勢已日趨嚴重,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情況發生的?對此,我們又該如何處理? 地下水作為重要的水資源組成部分,對人類生存、生態系統平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來,我國地下水水質狀況卻令人擔憂。 根據《2014中國環境狀況公報》,2014年,全國202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地下水水質監測工作,監測點總數為4896個,其中國家級監測點1000個。水質為優良級的監測點比例為10.8%,良好級的監測點比例為25.9%,較好級的監測點比例為1.8%,較差級的監測點比例為45.4%,極差級的監測點比例為16.1%。我國地下水污染形勢嚴峻。分析地下水污染原因,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工業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某些企業為降低處理成本而偷排偷放的行為時有發生,不僅使河流水體受到污染,也間接影響到地下水水質。此外,有些企業偷偷掩埋危險廢物,而這些污染物卻沒有任何防滲、防淋、防流失措施。 二是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鎮人口不斷增加,城市污水排放量大幅上升,而有些地方管網建設相對滯后或維護保養不及時,管網漏損導致污水外滲進入地下水體造成污染。此外,城市化進程也對垃圾處理造成巨大壓力,有些垃圾填埋場三防措施不到位,垃圾滲濾液極易造成地下水污染。 三是農業面源污染。目前,農藥、化肥在耕作中使用嚴重。據統計,我國單位耕地面積化肥及農藥使用量分別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倍和3倍,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農藥化肥未被農作物吸收,而是隨著降水滲入地下,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體。此外,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環境保護缺乏環保制度和規劃,生活垃圾隨意堆放,畜禽糞便隨意排放,這些都直接威脅地下水水質安全。 除此之外,地下水過度開采造成地面沉降,海水入侵,造成地下水資源流失,水質受到污染。地下水不同于地表水,一旦被污染,治理修復工程十分復雜繁瑣。保護地下水資源,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防治結合,堅決遏制地下水污染勢頭。要源頭控制,加強各類污染源排放情況的監督管理。對重點工業企業地下水環境進行定期評估,對地下水污染區域內重點工業企業的污染治理狀況定期檢查。要重拳打擊企業的違法排污行為,對偷排直排超標污染廢水、非法處置危險廢物等行為依法嚴厲處罰,對涉嫌犯罪的,一律移交司法機關。對于農業面源污染,應因地制宜,優先種植需肥量低、環境效益突出的農作物。根據當地情況適當減少用水量較大的農作物種植面積,改種耐旱作物和經濟林。進一步提高灌溉效率,科學耕種,合理施肥。加強垃圾填埋場建設,完善防滲措施,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處理。 第二,加強地下水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完善地下水環境監測體系及評估指標體系建設。合理規劃設置監測點位,提升水質監測指標,強化監測手段和技術方法。定期調查評估地下水環境狀況,尤其是集中式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補給區、工業園區、礦山開采區、垃圾填埋場等區域的環境狀況,及時掌握地下水水質狀況,為地下水水資源的保護、防治、管理、開發等提供有力的依據。 第三,加強對地下水污染修復技術的研究和技術可行性評估,努力提高地下水污染治理的科學水平。地下水污染具有隱蔽性、復雜性、危害性等特點,給水質修復帶來極大難度。不同地區、不同地質、不同的污染狀況,所采取的修復技術也不盡相同,有時也需要將不同的修復技術結合起來。為滿足地下水修復技術的多元化,要不斷加強對地下水水質修復技術的研究,結合資金投入、技術成本、運行成本及時間成本,找到最合理有效的修復方法。 第四,加強對地下水資源的統籌規劃和統一管理,嚴加保護,合理開發。所有開采利用地下水資源的項目都要統一管理,嚴格控制開采量,合理制定開發規劃。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地下水資源條件,不能對地下水環境造成破壞性影響。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