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市場展望:2015年水處理市場銷量將達到789萬臺 |
(時間:2015-10-26 10:19:58) |
不斷刷新朋友圈的各種藍天白云,讓曾經風光無限的“兩凈”市場只剩下凈水產品一枝獨秀。但在其高增長態勢的背后,卻有著行業準入門檻低、市場魚龍混雜的隱憂。對此,有業內專家指出,標準混亂和行政多頭監管是困擾行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凈水業井噴式增長 隨著近年來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健康環保意識的不斷覺醒,人們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的凈水市場在上世紀80年代末初見雛形,近幾年由于水污染問題頻發,進一步提升了凈水行業的發展速度和關注度。奧維云網的監測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4年水處理行業銷售額分別為72億元和12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42.5%。 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副所長白雪濤介紹說,中國是全世界水資源最匱乏的國家之一,人均量排在世界第121位。同時,我國還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水污染情況。在此背景下,家用凈水器走進消費者家庭。從飲水安全角度講,家用凈水設備需要保證安全和品質:一方面是凈水能力,是否能去掉污染物;另一方面是自身的安全性,是否會造成二次污染。 奧維云網副總裁吳屹表示,借力審批手續的簡化、凈水標準的出臺以及“水十條”的政策春風和用戶需求的提升,凈水市場2015年上半年以58.3%的同比增速成為主流家電品類中唯一增速超過30%的品類,在家電市場一枝獨秀。 另外,凈水電器的盈利渠道明顯有別于其他家電品類,關鍵點在于凈水產品對于售后服務具有高度的依賴性。一般來說,凈水器在初次購買后,每隔3個月至6個月需進行一次濾芯更換,每臺凈水器每年的濾芯更換消費在800元至1000元之間,因此,產品安裝服務和濾芯更換使得凈水器在售后市場具有廣闊的利潤空間。 據奧維云網預測,2015年水處理市場銷售量將達到789萬臺,銷售額將達到192億元,市場潛力巨大,其中飲水機份額將進一步減少,僅占銷售額的10%。這意味著中國水家電正從“飲”時代向“凈”時代跨越。 標準體系亟待統一 凈水產品“井噴”的背后,產品質量和售后是必須突破的瓶頸。安裝不規范致凈水器變成“漏水器”、濾芯更換無提示致凈水器變成“污水器”、運行過程無管控致凈水器變成“危險器”等現象亟待解決。 中國家電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魯建國表示,我國的凈水行業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發展。近兩年,隨著人們對于飲食安全健康的關注,凈水產品快速興起,但市場魚龍混雜,也讓消費者頗感困惑。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官網顯示,2015年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對凈水器產品質量進行了專項抽查,共檢出不合格產品18批次,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30%。 吳屹指出,現階段凈水行業門檻較低,且行業標準發展滯后于行業發展,缺乏統一的強制性檢測標準、監管標準,導致企業品牌泛濫,眾多非家電領域企業進入,高增長、高利潤和相對低門檻是當下凈水市場的特點。 據筆者了解,目前全國有凈水機生產企業4000多家,中小型凈水品牌占絕大多數。中國凈水行業協會秘書長顧久傳告訴筆者,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的凈水器生產企業更是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其中百人以下規模的為數不少,而且多是不打算申領衛生批件的企業。這些小企業以直銷等形式私下銷售。同時,相關主管部門對這些小企業一般采取“民不舉官不究”的態度,而每年國家相關部門對凈水器行業雖然也會進行定期的質量抽查,但抽查范圍很窄,所起到的監管作用非常有限。 凈水家電是當前家電行業增速最快的細分領域,出臺行業標準、加強市場監管的呼聲始終居高不下。我國現階段對涉水產品實行“市場準入制”,根據政府部門分工,由衛生部門負責監管,依法對涉水產品實施衛生監督。在衛生部門發布的涉水產品標準和規范中,涉及凈水設備的接近10項。 但中國家電研究院凈水器性能研究與測試中心主任鄧哲認為,目前凈水器的生產門檻比較低,廠商只需要獲得衛生批件就可以生產、銷售凈水產品。但衛生批件的測試方法只是保證凈水器不造成二次污染,而對于凈水效率、電氣安全、結構安全等性能,目前國家還缺少相應的規范。比如一樓的水壓和六樓的水壓不一樣,如果凈水機承壓部件不能達到一定的受壓程度,儲水罐就易發生漏水、爆裂等情況。 為了提高產品質量水平,國家家用電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凈水器性能研究與測試中心牽頭起草了我國凈水機測試標準。此外,qb/t4692-2014《家用和類似用途凈水機維修維護服務規范》、qb/t4693-2014《家用和類似用途連續式凈水機安裝規范》等標準已于2014年11月1日開始實施。
|
|
|
|
推薦圖片 |
 | 宋乾武:提標改造水質決定工藝 | 日前,環保部發布了《2011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中指出三大問題,全國廢水排放量652.1億噸,地表水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工業區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