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保技術發展,現在的垃圾填埋場修復后可以開發成公園、高爾夫球場等露天娛樂場所,實現以可持續的利用方式,在生態恢復基礎上消除污染、保護環境,讓地方生態與經濟價值再生。很多國家都有這方面的典型案例。 美國:封場覆蓋建公園島 斯坦頓島是美國紐約市5個行政區域之一,全世界最大的垃圾填埋場——佛來雪基爾斯就位于此處。這個垃圾場面積達890公頃,自1948年啟用,形成了6座垃圾山。
美國:佛來雪基爾斯公園
目前,這里已被規劃為公園島,總規框架包括創造世界級的大尺度公園、恢復生態以及培養可持續性的景觀、為城市活動提供場所、紀念9˙11事件,以及場地的恢復性變化、建造注重生態保護的道路系統來優化當地交通等。截至2011年,6座垃圾山已全部完成封場覆蓋處理,達到了促進表層排水、阻止侵蝕、隔離廢物層、阻滯污染氣體排放等目標。同時,還有嚴密的系統來處理和收集填埋廢氣與滲濾液。鑒于場地內的廢物分解和沉降需要約30年,公園建設將在30年內分3個階段進行。 韓國:人工干預加速生態系統恢復 2002年日韓世界杯舉行之前,韓國首爾實施了一系列公園建造工程,其中規模最大的公園項目在蘭芝島垃圾場建設。 蘭芝島1978—1993年,曾作為首爾地區的垃圾填埋場,受到嚴重污染。這次改建的目標,是讓垃圾在自然狀態下分解,通過人工干預加速受損生態系統恢復,在此基礎上建造由5個公園組成的世界杯公園。其中,夕陽公園原為蘭芝島第一垃圾填埋場,計劃改成兼具生態功能的高爾夫球場。改造過程中,項目組先往土壤里注入了有施肥效果的微生物,然后選擇耐旱草種,減少養護灌溉。球場外還建設了生態觀察區和野生植物區。
韓國:蘭芝島世界杯公園
藍天碧草公園原為島上第二垃圾填埋場,是土壤污染最嚴重的地區。2000年起,項目組在此放生了3萬多只蝴蝶,以便植物傳粉,促進島上生態系統的進一步穩定,并通過風力發電以獲得清潔能源。蘭芝川公園的河道受垃圾滲瀝液污染嚴重,項目組通過客土重填,使其得到徹底改觀,同時還在河道四周設置了多種運動場所和自然生態展示區。 新加坡:人工海堤圍建填埋場 很多新加坡人周末喜歡帶著家人外出踏青,距新加坡本島以南約8公里的實馬高島是他們的首選之地。這里的吸引力不僅來自于珍稀的動植物,更源自它的傳奇之處:實馬高島是罕見的以優秀生態環境著稱的垃圾場。 1999年,新加坡啟用了實馬高島垃圾填埋場,全國90%的垃圾處理于此。這個耗資3.6億美元的垃圾填埋場由實馬高島、錫金島和一條人工海堤組成。長約4.4英里的人工海堤把附近的海域圍成了一個巨大的垃圾填埋區。海堤由砂子、石塊和泥土堆砌而成,并鋪設聚乙烯土工膜以防止垃圾場內的有害物質向海水滲透。焚燒過后的垃圾灰燼將會被運送到這里進行填埋處理,鋪上泥土后,再種上棕櫚樹或者其他植物。
新加坡:實馬高島
在實馬高島,有700多種動植物和諧共處,其中包括許多珍稀物種。大嘴鷺、馬來西亞環頸鸻都在島上筑巢,瀕臨滅絕的中國白海豚也經常出現在附近海域。小島周邊還種植了兩片紅樹林,不僅能保護島上的野生動植物,對公眾而言,還能起到環境質量告示牌的作用。如果樹葉脫落或變黃,就說明附近的水質有變化,可能是海水受到垃圾污染。這時,專業的管理機構就會開展進一步調查并修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