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村兩級污水處理廠或者污水處理設施建好后,不能放著曬太陽,要真正運行起來,發揮處理作用。”市政協常委在跟蹤視察“五水共治”時討論說。
為深入了解市政府、市政協“五水共治”專題協商會議紀要的落實情況,進一步助推我市“五水共治”工作,市政協組織政協委員和市“五水辦”同志分7個組對全市“五水共治”工作情況進行跟蹤視察,重點視察市、鎮(街道)、村(居)三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和管理情況,畜禽養殖整治情況,河道水質、河道疏浚、沿河拆違等情況。
昨天,記者跟隨第四組前往城南、石橋頭、塢根三鎮,走進鎮污水處理廠、畜牧公司、農戶養殖場、村污水處理設施等現場,實地檢查這些單位的污水處理情況。
視察組一行首先來到位于石橋頭鎮的佳鑫畜牧公司。該公司曾是我市乃至臺州市最大的生豬養殖場,生豬存欄數8000頭。視察人員在占地面積50多畝的公司內轉了一圈,注意到30多幢豬舍早已騰空。據介紹,從今年5月開始,該公司陸續賣掉存欄生豬,實現10月前一頭不留,2萬多平方米的豬舍已經停止使用。下階段,該公司計劃重新利用廠房,發展無污染的生態農業。
項目總投資750多萬元的石橋頭鎮污水處理廠設計日處理污水1000噸,工程2012年開工建設,早些時候已經完工,但由于管網未跟上等原因,目前處于“曬太陽”狀態。同樣是村級污水處理裝置,石橋頭鎮楊家浦村運行情況非常不錯,從處理池中流出的水清澈透明,可以洗手;而城南鎮毛家村的污水處理則不盡如人意。
薛五梅是湖漫水庫庫區移民,在東浦新塘養殖數百頭生豬,前些年,生豬排泄物經簡單處理后被排入緊鄰邊上的場前河中。在“五水共治”進程中,市農業林業局專家建議薛五梅實施農牧結合,將養殖場排泄物三格式處理后,流入邊上的農田,實現廢物再利用,這種做法得到委員們的認可。
今、明兩天,政協常委將繼續分組跟蹤視察“五水共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