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水處理】臨沂市城市污水處理規模達112萬噸/日 |
(時間:2015-3-17 15:36:40) |
為促進節能減排,改善人居環境,我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監管,加快完善全市污水處理設施。目前,全市城市污水處理規模達到112萬噸/日,其中市區達到53萬噸/日。 市住建局以“全市域、全覆蓋”為目標,高點定位,科學編制覆蓋全市域的城鎮污水處理規劃。委托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濟南分院編制了《臨沂市城鎮污水處理規劃》。《規劃》明確了“城市污水集中式處理,流域污水分段式處理,農村社區污水一體式處理,偏遠農村污水生態式處理”的總體思路,提出了“到2015年底,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平均達到85%,其中市區達到95%以上,縣城達到94%”的總體目標,提出了“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全部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一級a”的較高標準。 我市堅持四級聯動,實現污水處理規模、能力大跨越。對污水處理項目早立項、早招標、早開工;督促施工單位集中人員、集中機械,倒排工期、壓茬進行,全力加快工程項目建設。一是一手抓新廠、一手抓管網,市區達到53萬噸/日的污水處理規模。“十二五”時期,市區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廠5個,規模15萬噸/日;已建成污水處理廠10家,日處理規模達到53萬噸/日;在建污水處理廠1家,日處理規模3萬噸/日。“十二五”時期,市區新建污水管網235公里,總管網長度達到695公里。特別是去年借助“城市基礎設施大會戰”的機遇,實施了47個污水管網工程建設,新建管網106公里。二是加大資金投入,加快建設步伐,目前6個縣已經形成“一縣兩廠”的格局。“十二五”時期,縣城新建擴建項目8個,規模20萬噸/日,已全部建成,目前9縣城市污水處理規模達到59萬噸/日。“十二五”時期,新增污水管網440公里,總管網長度達到981公里。三是示范鎮率先發力,其他鎮梯次推進,鄉鎮污水處理工作邁出堅實步伐。緊緊抓住上級政策資金扶持的機遇,積極提報項目,完善配套管網,全力加快工程項目建設。目前,我市128個鄉鎮中除駐地鎮街外,已建成55個污水處理場站(設施),規模14萬噸/日;22個在建,規模15萬噸/日。四是政策資金扶持,技術服務配套,全市農村社區努力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目前,我市已建成和在建的農村社區中,通過接入城鎮污水處理管網、建設污水處理設備等進行污水處理的社區達到434個。按照集中化、一體化、全覆蓋的要求,新建農村社區采用安裝小型污水處理設施、敷設污水管網連接至污水處理廠或相近社區等形式,實現了農村社區污水處理設施的全覆蓋。 我市堅持打造亮點,著力打造污水處理工作的新優勢。一是揚長避短,多方式處置污泥。市區、費縣、沂南、沂水采取污泥焚燒發電,平邑、莒南、臨沭、郯城、蘭陵5個縣采取污泥太陽能干化,蒙陰采取石灰加鈣穩定干化,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實現了污泥的無害化處置。二是立足實際,多形式利用再生水。先后建設再生水管網47公里,再生水生產能力達到28.57萬噸/日,在工業項目、城市景觀、園林綠化、道路灑水、農田灌溉等方面實現了再生水的廣泛利用。其中,去年建設再生水利用工程4個,規模4萬噸/日,目前已全部完工。三是創新思路,多手段監測進出水水質。為加強監管,提高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水平,建立了三套監測監控系統:視頻監控系統、進水水質監測系統、出水水質監測系統。在全省率先配備了出水自動采樣器,確保出水采樣準確及時;在城市污水處理廠的進水口、出水口、曝氣池、沉淀池統一安裝了視頻監控設備,對關鍵部位實行24小時不間斷全流程視頻監控。去年,在全省率先建立進水水質在線監測系統,對超標進水及時報警、及時通報環保部門,保證快速高效處置。住建部門與環保部門協調配合,將出水水質在線檢測數據接入視頻監控中心,對污水處理廠運行情況、出水水質全面監控。
|
|
|
|
推薦圖片 |
 | 【環保】大氣污染防治是中美環保合作的重要 | 10月8日,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在北京會見美國康寧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孟安睿。翟青指出,大氣污染防治是中美環保合作的重要領域,中國愿與美國就污染防治領域展開交流與合作,推動中美環保事業發展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