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在打造綠色建筑方面,我市不斷做出嘗試和努力:大范圍推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工程、申報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綠色建筑建設等等…… 我們的城市建設早已不再僅限于對“舒適”“便捷”的淺層次追求,而是走向了如何實現能源節約最大化、人們未來發展更有保障的深層次追求。
既有建筑節能改造 讓能耗節約一半
在節能減排的熱潮大多停留在工業范疇時,2008年,我市開始了建筑工程節能減排工作,即大規模實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工程。這表明我市綠色城市建設邁出了新步伐。經過幾年的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近60個住宅小區完成改造,數萬戶居民受益。 家住海勃灣區蒙西花園B區的王瑞軍就是受益居民之一。2012年,蒙西花園B區實施了建筑外墻保溫改造,王瑞軍感覺在那之后的每個冬天,家里比往年熱了許多,即使遇到管網維修暖氣停上幾天,也沒覺得家里有多冷。家住地稅小區的郭春霞也告訴記者:“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后,家里不光冬天暖和了,夏天也比往年涼快了許多,省去了不少開空調的費用。” 對于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綠色意義,這里借用海勃灣區住建局副局長何玉峰的一句話可以說明:“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帶給居民的實惠就是冬暖夏涼,從節能方面說,這項工程的實施不僅減少了供暖的煤耗電耗,還減少了居民使用空調的電耗,節約綜合能耗可以達到50%!
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 示范城市申報成功
為進一步推進可再生能源在城鄉建筑領域規模化、高水平應用,促進綠色建筑發展,加快城鄉建設發展模式轉型,自2009年起,國家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組織開展了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申報評審工作。 2012年,我市憑借著太陽能熱水器的廣泛應用,成功申報了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并獲國家補助資金5000萬元。 我市地處中緯度大陸深處,遠離海洋,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干燥度達4.05,為極干旱荒漠區。主要特點是降水少、氣溫高、大風多,日照時數多年平均為3000多小時,是內蒙古自治區日照時間最長的地區,年總輻射量在5980MJ/平方米,僅次于青藏高原,居全國第二位,光能資源異常豐富。 上天賜予我們如此寶貴的資源,如果不加以利用豈不是太大的浪費。 2006年,我市在執行國家可再生能源和建筑節能相關法律法規基礎上,出臺了《關于新建住宅統一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通知》,對新建住宅強制規定一律統一安裝使用太陽能熱水器。2009年4月,我市又出臺了《關于加快烏海市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規定:“自2009年5月1日起,新建多層住宅建筑必須執行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筑一體化設計;2009年5月1日之前尚在主體施工的工程,需補充太陽能熱水系統與建筑一體化設計! 用上太陽能,這就意味著眾多住宅和單位24小時都能用上熱水的同時,還節約了大量的電、燃氣以及我們寶貴而難以再生的煤。截至2012年,全市太陽能熱水器在住宅小區的安裝面積達到了720萬平方米,這個數據在我們這樣一座小城市來說是驚人的,它足以為我市在申報全國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中添上厚重的一筆。 此外,我市的污水資源、工業熱源、熱電余熱資源都是今后可以大作文章的寶貴可再生資源?稍偕茉唇ㄖ檬痉冻鞘械纳陥蟪晒o疑對我市今后大力開展節能環保新型產業、既有建筑節能改造以及節能減排工作都將起到激勵作用。 綠色建筑初嘗試 2013年,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發展綠色建筑的相關要求,我市將海勃灣的香榭麗舍小區和烏達的譜翔花苑小區確定為綠色建筑項目。目前,兩個小區正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進行建設。 可以說,綠色建筑是我市建設綠色烏海的又一新的出發點。 市住建委城建科科長王成東解釋說,綠色建筑是通過在規劃、設計、施工與竣工階段進行全過程、全壽命周期的控制,在滿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按照相關標準盡可能減少建筑在各個階段的環境影響與資源消耗。他說,發展綠色建筑將是今后城市建設的主流方向。 記者從香榭麗舍小區的建設方內蒙古蒙西建設集團了解到,小區的綠色建筑外墻主體主要采用煤矸石燒結磚,煤矸石燒結磚主要以廢棄煤矸石為主要材料燒制而成,除節能環保外,還有強度高、成本低等優點;外墻保溫材料為聚苯板,窗戶采用雙玻塑鋼窗,隔音、隔熱效果良好,綜合節約能耗可達到65%。另外,小區采用集中供熱、分戶計量,住戶根據需要可以自由調節室內溫度,充分提高熱利用率,達到節能效果。小區通過中水循環處理系統使大部分生活污水得到收集、凈化,然后用于綠化灌溉、清潔小區道路。樓梯間及小區路燈采用低碳、節能、環保、耐抗擊以及使用壽命長的LED光源。 這些設計,單是想想,便足以讓人向往。 綠色烏海離我們越來越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