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欧美国产综合一区二区,都市激情综合,亚洲免费高清

設為首頁 | 添加到收藏夾
注冊會員 | 忘記密碼 | 退出
國際節能環保網
關鍵字:
政策法規|廢氣治理|噪聲與震動|環境監測|固廢治理|清洗與清理|環保前沿|綠色建筑|化工|水處理
環保設備|國際視野|企業動態|技術專題|人物訪談|推薦案例|
>>首頁 >> 商業資訊 >> 綠色建筑資訊 >> 查看資訊信息
訂閱社區雜志
【建筑】仇保興: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三大前景
(時間:2015-5-21 14:04:58)
  綠色建筑在我國雖然起步僅十年,但由于其節能減排的潛力超越了建筑業本身,可以從建筑全生命周期來實現資源能源的大幅度節約,故處正方興未艾的狀態。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前景之一是讓民眾可以感知的綠色技術;發展前景之二是互聯網+綠色建筑;發展前景之三是更生態友好、更人性化的綠色建筑。
  近年來,我國綠色建筑的數量增長很快,尤其是中高等級的三星級和二星級綠色建筑項目的增長幅度超過上年度1倍,2014年新建綠色建筑面積已經達到1億多平方米,如果將大量按綠建標準設計,但未評星級的保障房項目列入的話,去年建成或設計的綠色建筑數量和面積則比上一年度多出一倍還多。
  剛剛過去的2014年,我國綠色建筑界發生了哪些大事件?
  3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規定2020年50%新建建筑要達到綠色建筑標準。
  3月26日,《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香港版)》修編專家組成立會暨第一次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香港版)》修編工作正式啟動。中國綠色建筑與節能(香港)委員會與中國綠色建筑與節能(澳門)協會籌備組簽訂合作協議,為共同推動港澳特區綠色建筑發展奠定基礎。
  4月1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
  5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國辦發〔2014〕23號),要求深入開展綠色建筑行動,到2015年城鎮新建建筑綠色建筑標準執行率要達到20%,新增綠色建筑3億平方米。
  5月21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關于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的通知(建科[2014]75號),正式啟動我國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工作。
  6月4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教育部聯合印發關于《節約型校園節能監管體系建設示范項目驗收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建科[2014]85號)。
  6月5日,中國綠色建筑與節能委員會發布學會標準《綠色建筑檢測技術標準》(CSUS/GBC 05-2014),自2014年7月1日起實施。
  6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國發辦[2014]31號)。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左右。建設領域實施綠色建筑行動計劃。
  9月16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市縣驗收評估辦法的通知》(建科[2014]138號)。
  10月1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及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辦公室聯合印發《關于在政府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詞條“公共建筑”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建設中全面推進綠色建筑行動的通知》(建辦科[2014]39號)。
  以上是2014年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一系列大事件。接下來,我介紹一下綠色建筑未來的發展前景。
  發展前景之一:民眾可以感知的綠色建筑。
  現階段,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下步工作的關鍵是大眾化和普及化,讓人民群眾知道什么是綠色建筑,以及綠色建筑會帶來什么好處等等。普及綠色建筑有很多創新的辦法:
  一是開發推廣讓人民群眾能夠認知、熟悉、監測、評價綠色建筑的手機軟件,不僅普及綠色建筑知識,而且也可藉此來激發住宅需求者和擁有者的行為節能。
  二是要把宣傳推廣的著重點放在綠色建筑給人民群眾會帶來的實際利益方面上,比如節能減排的經濟性。經過測算,綠色建筑的新增成本,3~7年內就能夠收回,按照建筑壽命50年計算,居住者和擁有者平均可以享有45年的凈得利期。更重要的是,綠色建筑會給居住者帶來善待環境、健康舒適等心理生理價值認可。 
  三是綠色建筑在設計中注重性能的可視性。隨著IT技術的發展,可以將綠色建筑設計可視化和可比化(圖6、圖7)。試想,未來每天一打開手機,一起床或者一出門就在社區一個小電子屏幕上看到我家綠色建筑的節能、節水、雨水利用、空氣質量是處在同類建筑的第幾位?有哪些改進余地?研究表明,僅僅是由于節能、節水的可視性,就可以將節約程度提升15%以上。
  四是綠色建筑的物業管理將成為一個新興的龐大產業。這個新興產業著重于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雨水收集、中水回用、垃圾分類回用等方面。以上這四個方面一般不為只熟悉清潔與安保的傳統物業管理者所熟知,但卻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機會。例如,把雨水進行收集,中水進行回用,使其在建筑內部循環利用,即可實現節水35%以上。經過初步測算,如果北京市2/3的建筑都能夠做到雨水收集、中水回用,就可以節省超過南水北調的供水量。同時,良好的綠色物業管理還可以激勵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綠色建筑的設計、管理和改造過程之中。
  發展前景之二:互聯網與綠色建筑相融合的“互聯網+綠色建筑”。
  一是設計互聯網化。目前,我國引進或自主研發的建筑節能軟件數量龐雜,但缺少將其整合的云計算平臺軟件。今后不僅要注重利用云平臺進行整合,同時要在建筑新部件、綠色建材、新型材料、新工藝、管理營運新模式等方面大量應用數據化和網絡化新技術。
  二是新部品、新部件、綠色建材、新型材料、新工藝互聯網化。通過互聯網,設計師們可以方便地找到各種各樣符合當地氣候條件或國家標準的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當前新型建筑材料已經到了一個革命性的發展新階段。幾乎每天都有多種新型建筑材料涌現出來,許多新型的建筑材料不僅安全性、防腐性、隔熱性非常優異,還能夠吸附有害的氣體,甚至夠釋放出有益于人們身體健康的氣體。這些新材料通過互聯網可以迅速地在建筑中得到應用。僅新型玻璃一項就處于革命的前端,不僅種類繁多,而且性能優異,能實現高強度、隔熱、保溫、自動調節光線、冬季與夏季性能反差等等,甚至有些玻璃還可以產能、儲能。
  三是標識管理互聯網化。中國城科會將在本屆大會之后的兩個月之內推出綠色建筑標識申請咨詢監測評估的網絡系統,而且提供免費軟件,實現標識申請評估管理咨詢監管網上一體化和便捷化,能進一步降低綠色建筑咨詢評估成本。
  四是施工互聯網化。類似于日本豐田公司發明的敏捷生產系統(Just in time),未來的建綠色建筑施工就像建造汽車那樣實現產業化,整個過程由互聯網進行嚴格監管,各部件、部品生產商與物流系統、施工現場、監理等“無縫”聯結,使整個系統達到零庫存、低污染、高質量和低成本,這是綠色建筑施工必然要發展的方向。
  五是運營互聯網化。首先要引進物聯網的概念,即只要安裝了相應的傳感器,通過個人的智能手機就可方便地實現建筑的節能、節水或家電的遙控。
  通過上圖所示傳感器,有關室內空氣質量的PM2.5、揮發性污染物(Voc)二氧化碳濃度、濕度、溫度等五項數據均可測量(圖15~圖17)。這樣一個傳感器成本只有40美元,如果把這個傳感器與互聯網相結合,由互聯網的云計算平臺進行統一校準,精度會大大提高。通過這樣的系統感知,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智能手機來對自己的住宅進行監測和操控。今天,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Orlando Ayala先生也出席了第十一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的主論壇,微軟公司的創始人比爾蓋茨先生早就已經運用互聯網技術實現了對建筑運營的遠距離掌控,隨著IT技術的普及和成本的迅速下降,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像比爾蓋茨先生那樣,遠距離掌控自己的住宅性能,而且成本極其低廉。
  六是運行標識管理互聯網化。未來,要給每一棟綠色建筑裝上一個智能芯片,這個芯片包括上面提到的集成傳感器及其相關的軟件,并將其聯接到云端,便于定時收集電耗、燃氣、供暖(詞條“供暖”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等能耗等數據,同時還要及時運算、比較并警示發布,再加上安全保衛功能,就可以為用戶提供周到的服務。不久將來國家綠建中心可利用該系統加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定期為用戶提供分析、診斷、反饋、改進等服務信息,這在物聯網時代已不是夢想,而且成本可以做到很低。 小結:未來,首先要把綠色建筑設計互聯網化,由用戶與設計師合作來精心設計自己的家園。然后通過眾多軟件(例如BIM),實現對綠色建筑的設計、施工、調試、運行全過程的監督和用戶參與。這還遠不夠,未來我們需要更多的像BIM這樣的系統,更全面、更精細化、也更加開源的軟件,而且這些軟件的普及應用可以實現不同氣候區、不同條件下的綠色建筑自適應調節。總之,不久將來每個用戶都通過手機終端就可以顯示所處環境的空氣質量和遙控住宅的性能(圖19、圖20)。
  發展前景之三:建造更加生態友好、更人性化的綠色建筑。
  諾貝爾獎得主Richard Smalley逝世前曾列出了人類未來50年所面臨的十大挑戰問題。按照重要程度進行排序,首先是能源,第二是水,第三是食品,第四是環境,第五是貧窮,第六是恐怖主義,第七是戰爭,第八是疾病,第九是教育,最后是民主與人口。如果把綠色建筑做到更加人性化和更加環保,創造出Aquaponics循環模式,就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地解決上述前五位和第八位問題(圖21、圖22)。
  未來,綠色建筑通過綜合利用可再生能源、促進水循環利用,并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為紫外波段的LED供能,使建筑物內植物晝夜都可以進行光合反應,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從而實現建筑和植物果樹的完美融合,我們可以建造更加生態友好的建筑(圖24)。中國的園林,歷來講究與建筑的相生共融,將這一理念與建筑物節能減排的設計結合起來,就能夠創造立體園林建筑,這種園林建筑不不僅能使用戶的居住質量進一步提升、在鬧市區也可享“田園漁耕之樂”,而且必將為城市帶來新的生態景觀(圖25~圖27)。
  總結:
  綠色建筑可以大大降低二氧化碳氣體的排放,事關國家民族的可持續發展和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
  未來的綠色建筑要擁抱互聯網,把最新的虛擬空間技術與精心設計的建筑實體空間緊密地結合起來。同時,綠色建筑要走出設計室,重視大眾創新。這樣就能夠全面實現節能、節水、節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并全面地提升綠色建筑的質量。由于在這個過程中增加了民眾參與、互動和可視化因素,也就使得綠色建筑更加生態和人性化。
  綠色建筑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通過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每個人都可以方便地感知和操控自己的家園。這樣的時代已經到來,請大家準備好迎接和擁抱這個全新的綠色建筑時代!
  綠色建筑已經延伸出新的理念,在建筑中利用建筑的余能、余水,以及建筑所產生的垃圾,可以做到與動植物共生,由此產生了一種新的模仿大自然的微循環。例如,在室內培養植物和果蔬,可利用室內綠植調節室內空氣的溫濕度,同時又可以通過室內園林培育新鮮安全的蔬菜和果實。又如,室內綠植可以充分利用污水以及循環利用中水和雨水進行灌溉,植物在吸收室內Voc、PM2.5的同時還提升了環境的美感和空氣的濕潤度,水中生長的植物還給魚類提供食物和氧氣。魚類的飼料主要依靠廚余來制作。這正是借鑒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浙江省永嘉縣農戶在農宅附近稻田養魚,已逾千年歷史,并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此延伸開來,從建筑社區到整個城市都可以最大程度地綜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循環利用資源。社區內的太陽能、沼氣能、垃圾發電能、廢水發電能、風能,以及電梯的下降能等,通過能源的物聯網,可以實現“自發自用”,盈余部分的電能可以賣給電網,不足部分再由電網補給。把每一棟建筑、每一個社區都建設成為一個能源自給自足的獨立的電網系統。日前,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根據這個方案,每一棟建筑、每一個社區都可以作為發電單位來經營,每一個城市都可以獨立地成為一個能源單位。眾所周知,城市消耗了80%的能源,但是如果能夠通過綠色建筑、物聯網、智能電網,把一切可再生能源都充分利用起來,城市有可能成為發電單位,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關閉窗口打印該頁
推薦圖片
【環保】大氣污染防治是中美環保合作的重要 
  10月8日,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在北京會見美國康寧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孟安睿。翟青指出,大氣污染防治是中美環保合作的重要領域,中國愿與美國就污染防治領域展開交流與合作,推動中美環保事業發展 
熱點文章
中國發改委 中國環境保護協會 中國節能協會 中國環境保護部 中國鋼鐵協會 國際節能環保協會 LED環球在線 中國太陽能光伏網
中國新能源網 中國能源網 中國照明網 慧聰網能源 世界風力發電網 中國節能住宅網 中國鍋爐網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
中國LED照明網 環境生態網 中國煤炭資源網 節能環保產業聯盟 中國家電網 中國風機網 鍋爐信息網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燕趙環保網 北極星電力網 全球閥門網 中國沼氣網自動化在線 中國化工器材網 世紀環保網 中國凈化設備網
太陽能產業資訊 上海環保協會 中國環保機械網中國能源信息網 環保中國 廣東環保產業網 中關村環保 環保設備網
中國風能網 綠色科技網 中國儀器儀表網 中國涂料采購網 AAB亞盟環保 中國環保英才網 固廢英才網 格潤清潔能源網
裝修污染治理 光觸媒 除甲醛 低碳網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廣告服務 | 網站聲明 |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網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見反饋
網站服務熱線:010-56126957 媒體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興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為@)
經營性網站許可證京ICP080572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京ICP備0900751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1511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海市| 彰武县| 玉田县| 靖远县| 自贡市| 五台县| 喀什市| 互助| 响水县| 五大连池市| 肥西县| 邵武市| 武定县| 邢台县| 清流县| 尼木县| 石城县| 桐梓县| 堆龙德庆县| 洛川县| 乌什县| 晋中市| 蓝山县| 安多县| 剑川县| 华阴市| 新沂市| 鲁甸县| 商丘市| 汉沽区| 靖宇县| 天全县| 三明市| 老河口市| 嵊泗县| 淅川县| 宁陕县| 镇原县| 石渠县| 文山县| 开平市|